东北网12月28日电 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打工经济”、实施“走一富二”战略以来,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预计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将达451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万人,增长12.1%,其中,向省外转移126万人,向境外转移14.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15元,增长28.9%。
当前各地已经把抓劳务经济真正摆上了位置,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类培训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农民转移就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劳务市场不断扩大,有技能的农民工供不应求。牡丹江市以潜在劳动力为培训重点,开展高技能培训,目前已有9批500多名数控专业的学员学成毕业。学员多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就业,在这些人中,有的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有的当上了车间主任。据初步统计,全省已有22.2%的农民工从事管理和技术性工作。今年全省共完成农民工培训50万人,其中技能性培训20万人,引导性培训30万人,培训后的农民85%以上实现了转移就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已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可以加速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做到“走一户,富两户”,又可以直接增加收入,比较稳定地提高生活水平,有效地缓解和逐步解决这两大难题。克山县劳务经济模式化乡镇古北乡,已转移劳动力750人,占劳动力总数64.6%;流转土地5.7万亩,占耕地总数的38.3%;人均劳务收入1342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0%。劳务经济带动了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先后被评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劳动力转移先进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青年中心、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