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龙大公司引进荷斯坦等进口高产奶牛胚胎2000枚,利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繁育,通过胚胎移植培育的种公牛,在市场上销售看好。张春祥 摄
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的海伦市,今年种植100万亩玉米普获丰收,总产可达5亿公斤左右。金育德 邵国良 摄
东北网1月12日电 发挥现有优势建设全国粳稻基地省,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关乎国计民生。因此,日前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加快全国最大粳稻基地建设步伐的任务目标。
据介绍,黑龙江省早在2005年就开始谋划建设全国最大粳稻生产基地省,目前规划已制定完成,并报国家申请立项。规划目标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全省水稻面积发展到380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15公斤;第二步,到2030年,全省水稻面积发展到500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
省农委副主任王兆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今年开始黑龙江省将从五个方面入手切实推进粳稻基地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水田发展提供科学而充足的水源保障。二是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力争每3~5年更新一次,使单产提高10%以上,逐步发展超级稻。三是实行良种良法结合,实施水稻生产标准化。到今年底,全省要基本实现大中棚育秧;到“十一五”期末,水稻生产全部应用增产增效成熟技术——旱育稀植和超稀植;普及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推广叶龄诊断技术。四是努力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从解决水稻生产重要环节的机械化入手,尽快增加水田整地机械数量,力争在“十一五”期末,水稻机械整地、插秧、收获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8%、44%和57%。五是切实搞好病虫害防治,加大投入,建立防治病虫害的长效机制,确保水稻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