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2日电 2006年,东宁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完成进出口总值20亿美元,东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3年居全省前十位。
今后五年,东宁县以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对外开放、工业兴县、招商引资、区域协作战略,做大做强对俄贸易、进出口加工、特色农业、旅游物流口岸经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更高层次的互动协调,将东宁建成经济繁荣、百姓幸福、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沿边工贸旅游城市。
发挥口岸优势 打造开放东宁
推进对俄经贸升级,提高外贸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全力支持东—波互市贸易区发展,创建中俄特色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和境内外加工配套辅助基地。深化跨国经营,推介做优“吉信模式”,快速壮大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建成全国“走出去”的示范区。加快俄能源原材料开发,加大市场开拓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打通新的陆海联运通道。加强区域协作,构建跨区域经济共同体。深化南北合作,促进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创建跨国联盟发展新模式,增强区域经济的融合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壮大经济实力 打造富裕东宁
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口岸经济优化转型。做大园区经济,叫响省级东宁经济开发区品牌,打造“哈牡绥东”对俄经贸产业带核心区,境内外连锁互动,创建跨国加工制造基地。构建工业产业集群,深度开发利用境内外资源,加快煤电、水电、风电开发。培壮骨干企业,形成强势企业群体。建设沿边特色新农村,打造龙江新农村示范亮点。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菌、烟、果菜、特色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优质化和品牌化,完善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东宁宝荣果菜批发大市场功能,加速农民素质升级,鼓励离土创业、转移致富。繁荣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产业,深度开发特色资源,建成内地省市赴外旅游集散地。
加快改革创新 打造创新东宁
持续壮大口岸型民营经济,构建“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企业家创大业”格局,建立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快对俄科技合作,参与建设中俄信息产业园,推动双边科技合作升级,落实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发展电子政务,实施农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形成各领域全面推进的科技创新格局。
优化软硬环境 打造魅力东宁
突出“中欧合璧,塞北江地”特色,完善街道路景、公园广场及滨河、边境景观带,加强生态建设,强化小流域治理,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设山水生态名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东宁形象”观念,全面打造服务效能最高、创业条件最优、投资回报最好的软环境,推进“诚信东宁”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使东宁成为兴业洼地、投资福地和发展高地。
深化人本理念 打造和谐东宁
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重视扶助城乡低收入人群,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社会保障救助覆盖面。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边疆文化强县,叫响“黑龙江省温州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