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4日电 据《牡丹江日报》报道,春节临近,盘儿、碗儿也成了年货中的“主角”。但记者在走访时发现,许多消费者在挑选这类产品时,要么只图好看,要么贪便宜,结果往往没有买到能保证健康的产品。
在牡丹江市某大型超市,大大小小、各种形状、晶莹剔透、新颖漂亮的盘碗让人爱不释手。记者注意到,无论拿起哪个款式的盘碗,底部都标有产地厂名。一对中年夫妻看中了一款来自山东烟台如“鼓”状的小白瓷碗,碗边有两道绿色的线条,碗内绽放着一朵绿色的小花,价格为3.6元。
随后,记者又来到牡丹江市北龙大市场,看到了许多与超市同款的盘碗,但价格多比超市便宜1元至2元,同模样的鼓状小白瓷碗在这里卖1.6元,还可以讲价。让记者不解的是,这些盘碗外观与大商场的没有大的区别,只是颜色光泽稍有不同,有的则是底部没有产地厂名。可大多数消费者似乎只关心颜色与价格,对产地厂名不太留意。
那么,这些样子相同、价格不同的盘碗到底有什么区别?消费者在挑选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来自山东临沂的陶瓷餐具经销商王先生告诉记者,一般用的陶瓷餐具都是陶土经过烧制后,再加上一层釉水制作而成的。釉水在未烧制前,一般都含有红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在经过工艺得当的烧制后,该红丹会转换成无害的铅化学物,因而合格的陶瓷餐具对于人体是无害的。而那些劣质产品是由于烤化温度不够或工人工艺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陶瓷制品铅溶出量过多,这种陶瓷餐具就不会在碗底标上厂名。而用这种劣质餐具盛放水果、蔬菜、牛奶等含有机酸的食品,餐具中的铅等重金属就会释出,对人体健康有害。另外,在选购陶瓷餐具时,要注意先看外形是否周正,有没有破损、斑点、气泡等。比如,消费者可以用手指轻轻敲几下,声音清脆,说明质量好,声音沉闷或沙哑,则是劣质品。另外,一般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