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月15日电 寒假将至,哈尔滨市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受到越来越多贫困学生的关注。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实物救助只能解决他们一时的困难,岗位救助则使他们多方受益。
勤工助学是由学校给在校生提供兼职岗位。勤工助学岗位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假期以校外岗位为主,学校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等方式保障学生的利益和安全。
来自四川贫困家庭的学生严昌娟说,勤工助学不仅让她在经济上独立,而且锻炼了她的处事能力,最重要的是安全有保障。刚上大学时,因为急于找兼职,严昌娟曾在校外被骗了98元钱,为此她几乎啃了一个月的馒头。后来她所在的黑龙江大学勤工助学办公室为她提供了一些兼职岗位,使她逐渐能够自理生活费并攒出了一些学费。虽然勤工助学会耽误一些时间,但严昌娟觉得值,她表示会一直坚持下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的男生,现在做着三份兼职工作。这名贫困学生拒绝任何物质援助,他表示可以把这些援助捐给困难的女同学,她们赚钱更不容易,他完全可以通过双手创造财富来养活自己。
黑龙江大学勤工助学办公室的曲娜老师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开始倾向于岗位救助,勤工助学让学生在经济上有所收益,满足了学生的自尊感,加强了学生的自信,与实物救助比较起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记者从黑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由于认识到岗位救助的重要性,近年哈尔滨市的高校几乎都设置了专门的勤工助学管理部门。今年,东北林业大学勤工助学办公室已与“家乐福”超市、铁通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留校同学的兼职要求。黑龙江大学的勤工助学岗位则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由于勤工俭学活动开展时间较长,并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哈尔滨冰雪节期间的服务项目、肯德基、马迭尔宾馆等用人单位最近都主动与学校联系学生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