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见1月26日电 题:创新有路在脚下――代表热盼龙江早日成为创新型省份
记者 杜丽华 实习生 李天池
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多次提及“创新”一词,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黑龙江将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不少代表为此拍手称快,代表们表示虽然建设创新型省份任重而道远,但前途光明无限。
科技创新:发展的脊梁骨![]() |
于涛 |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黑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障碍。”人大代表于涛谈到科技创新开门见山。
于涛是中国一航空气动力研究院院长,他对科技创新有着更深的感悟。“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是从仿制的路子走过来的,小运输机、初级教练机、早期战斗机等都是仿制前苏联的技术和机种。跟在别人后面干,永远没有出路。近两年,我院直接参与了歼十战斗机的研制,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采用了大量高新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歼十的成功研制,也成为中国航空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于涛说。
“我们的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空气动力研究院。”于涛颇有感慨地说,“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飞洞实验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年院里在创新发展方面下了大力气,先后投入一百多万元培养创新型人才,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其中我院研制的阻力测量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动态实验技术、动力模拟实验技术和测量显示技术都是国内一流的。”
“创新只是一种手段,最终是要把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于涛说,“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黑龙江人的骄傲,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并转化成经济效益,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黑龙江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走科技兴省的路子才有出路。”
企业创新:前行的领头羊![]() |
吴志娟 |
2006年,省政协党组以自主创新为主题在全省作了一次专项调研。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黑龙江技术创新投入呈持续增长势头。全省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41%建立了研发机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企业投入整体规模仍显过小,尤其是企业还未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报告中就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就是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来自齐齐哈尔的省人大代表吴志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创新”二字。2001年吴志娟创办了一家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几年的经营使企业小有规模。然而她不满足于简单的食品加工,吴志娟与当地高校生物技术专家合作,研制成功了以柳蒿芽为辅料的白酒,这在全国还是首创。柳蒿芽做成酒产生的效益是卖原字号产品的5倍,尝到了甜头的吴志娟又开始了下一步创新之路。
一次无意中吴志娟听一位老人说,现在的粮食没有以前用石磨磨出来的那么香了。这句话给了她灵感,吴志娟立刻多方调查,自己亲自品尝对比。最终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她要用石磨加工大米。想到就做,吴志娟自己设计,定做了以电为动力的石磨粮食加工设备,这又是一项全国首创。“我已经跟村里的姐妹达成意向性协议,今年她们专门为我种不上化肥的水稻。原料保证绿色无公害,石磨加工再提升口感,最后采用精制的包装,相信我的产品一定会受欢迎。”吴志娟信心十足地说。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吴志娟说这是她的经商理念。她告诉记者,企业去年年产已超过一千万元,今年有望翻一番。
全民创新:从娃娃抓起![]() |
廖明宏 |
“我国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创新,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一直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学生几乎做不到学以致用,更谈不上从小培养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一直也没有太大改观。只要高考指挥棒不撤,就很难改变这种教育体制。”在哈工大从事计算机教育的省人大代表廖明宏对此颇有感慨。
“我们在大学生本科教育阶段,就在有意补上学生创新思维这一课。在我们这考试不是一锤定音,而是采取累加计分的考核方式。其中实践成绩占20%-40,面试成绩占20-30%,笔试只占50%左右。实践是布置创新型题目让学生动手去做,并鼓励学生课外参加实体科技创新活动。面试是学生抽题,临场发挥,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老师更为关键。如果老师没有创新意识,怎么培养学生。不管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学小学老师,我想不仅要把书本讲好,更重要是把创新意识和创新技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创新思维的惯性,最终实现全民创新。”廖明宏说。
2006年全省科技大会提出了黑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具体目标:到2010年,科技综合实力和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10名,成为科技大省;到2020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创新型省份。那么黑龙江距离创新型省份的路究竟还有多远,代表们信心满怀。只要我们现在出发,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