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  >  2007黑龙江两会  >  你说我说
搜 索
省政协委员刘恩嘉:构建农业和谐生态产业区
2007-01-27 17:12:5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刘恩嘉

  东北网1月27日电(记者 印蕾)政协黑龙江省九届五次会议27日上午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召开全体会议,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部分政协委员进行了大会发言。

  省政协委员刘恩嘉以《关于构建农业和谐生态产业区的建议》作大会发言。发言全文如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谐新农村,我提出构建农业和谐生态产业区的建议,供参考。

  构建农业和谐生态产业区的概念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在保护、优化生态的前提下,依据地区的特点及其资源、区位、基础条件,形成以一个产业为主体,相关产业配套,资源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产业系统,即现代化的农业区域产业系统;构建利益关系平等、利益结构透明、利益分配合理的资本转化平台,把城市资本和农村发展结合起来,以获得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形成个性鲜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区文化,实现城乡经济融合,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由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提出构建农业和谐生态产业区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之一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经济和谐,而经济和谐的基础是产业和谐。从区域的角度看,产业和谐是指产业配置与资源、区位相协调,与适应和优化生态环境相协调;产业间形成主业突出、主辅业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产业链;产业组织合理,竞争有序、活力充沛,能够实现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整体上战略上谋划一个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发展。 目前这样做的区域不多,达到产业和谐的区域就更少了。构建农业和谐生态产业区就是要建设一个产业配置与资源、区位、优化环境相协调,产业链条优化,城乡一体,充满活力,能够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体。

  之二是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取决于社会分配的和谐。社会分配的和谐体现在按生产要素和劳动投入所实现的价值及其承担的风险程度(资产风险、责任风险、身体伤害风险和社会偏见风险)与各利益主体间的收益相协调。这种和谐利益关系的建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和谐的利益机制尚在调整与形成中,需要下大力气才能解决。构建农业和谐生态产业区就是建立一个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之间责权利相统一,利益关系透明、公开、合理的经济社区。

  之三是和谐社会是现代化的,其经济模式必然是生态经济模式。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发展循环经济,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构建和谐生态产业区就是建立一个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营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培育整体、和谐、开放、文明的生态文化,孵化高效、低耗的生态产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

  之四是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区域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体现。构建和谐生态产业区就是建立一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个性鲜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农业产业区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条:

  第一、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一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最主要是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利益分配的和谐。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基础差距过大,城乡收益差距过大,造成了城乡利益分配的不和谐,而且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日益加剧。构建农业和谐生态产业区能够全面提升区域的生产力,获得最大的产出,缩小乃至消灭城乡的差别。

  第二、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相一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仅靠农村自身的能力,也不能只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入,还要靠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央虽然在政策上对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村建设倾斜,但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科学的利益机制,创造发展农业经济的利益空间,构建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投资环境,使社会资本有效地向农村、农业产业方向流动。资本的流动取向是追逐利益而投入的,因此,构建一个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利益空间,建设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良好投资平台,是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重要途径。

  第三、以要素市场促进投资环境的优化。要素市场的规范与完善及其现代化程度是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它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和经营利润的多寡。 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也取决于要素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和完善要素市场是优化投资环境的必要手段。深圳市主导产业电子业以及服装业的发展足以证明要素市场对投资者的重要性,足以证明要素市场的完善程度是其衡量一个区域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

  第四、主产业与相关产业相配套。在主产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相关产业的选择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本地区的资源条件、生态条件相一致、与主产业发展相配套、还要考虑到比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等选择原则。主产业与相关产业在系统经营运作下,达到生产与经营管理成本最小化,资产利用率、资产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第五、金融资本与农业产业资本相结合。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而中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由小农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转化过程中,更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更需要城乡资本互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支撑。就目前资本运行现状而言,一方面,城市占有大量的闲置资本,而难以寻找安全可靠的投向;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的资本来发展农业经济,却无人敢于投向农村和农业,这主要由于目前没有社会资本向农业经济投资的转化平台,更没有建立起投资信誉机制,因此建设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经济的投资平台就成为发展农业经济的重大课题。

责任编辑: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