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莎燕 |
东北网1月27日电题:农产品加工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访人大代表于莎燕
记者黄健
绥化是一个农牧资源大市,粮食总产、畜产品总量均占全省五分之一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寻找到一条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记者采访了参加省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于莎燕。
记者:绥化的优势资源是农业,但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突出,绥化的农业优势逐步演变为困扰发展的劣势。您认为绥化这样的农业地区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于莎燕:几年来,为改变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财政捉襟见肘等问题,我们紧紧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资源上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巨大成效。目前,全市各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74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1家,市级56家。通过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牵动,实现了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2006年财政收入实现23.1亿元,是2000年的1倍,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10元,是2000年的1.5倍。
绥化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食品工业异军突起。两年来,新建续建投资超千万元以上的农牧产品加工项目300多个,总投资20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50多个,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项目占70%。2006全市食品工业增加值实现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实现利税8亿元。玉米产业是全市的“黄金产业”,目前全市种植面积960万亩,产量达400万吨,中粮肇东公司、成福集团、青冈龙凤玉米公司、明水格林公司和昊天等龙头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达240余万吨,占全市玉米总产量的60%以上。特别是山东诸城兴贸集团1999年在青冈落户,加工能力由30万吨增至100万吨,去年,龙凤公司又投资2亿多元建设年产5万吨谷氨酸和年产1万吨总溶剂项目,并建玉米产业研发中心,着手打造玉米产业“航母”,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拉动青冈县域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诸城兴贸集团还在绥化经济开发区投资7亿元建设昊天科技工业园,进行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产业延伸和精深加工,目前已有变性淀粉、高麦牙糊精等项目投产,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值可达10亿元。乳品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全市年产鲜奶达到74.9万吨,肇东伊利、安达红星集团和贝因美等几家大企业年加工量在60万吨以上,加工能力达到80%以上。特别是内蒙古伊利集团去年投资3.8亿元在肇东建设30万吨液体奶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增加产值10亿元,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
近两年,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下,通过加大投资和组织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第一车间”的运行质量,建强做优了基地,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肇东中粮集团以高出市场2分钱的收购价和农民签订了优质玉米订单,户均增收达2000多元。庆安县组织种植了近130万亩绿色水稻,为加工企业提供了标准的优质加工水稻。特别是“双洁”米业密切同基地的关系,农民自发组织建立了协会,在协会的组织下,为企业种植了50万亩优质水稻,户均增收1500万元。2006年全市围绕10大农牧资源建强、做优基地,优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90%,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突破1000万亩,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市投入2.4亿元建设奶源基地,奶牛存栏29.2万头,鲜奶产量34.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5%和7.5%。
龙头壮,基地优、农民富。绥化正在走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资源上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业产业化之路,逐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粮袋子”、“奶袋子”成了“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