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月27日电 记者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日前,哈尔滨"秋林红肠"的传统制作工艺,已申报第一批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审核批准后,有望参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孙亚强介绍,哈尔滨"秋林红肠"的传统制作工艺已通过专家组联评,如果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和公示,便可被列入第一批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这个门槛后,这个项目有望参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亚强说,本次申报第一批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90多个,其中包括哈尔滨的"秋林红肠"传统制作工艺、大庆地区的"站人文化"、黑河地区的"五大连池药泉会"等项目。目前黑龙江省正积极组织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介绍,有着浓郁俄罗斯风味的"秋林红肠"传统制作工艺,是20世纪初被带到哈尔滨的,经过近百年历史,"秋林红肠"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制作技法。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的"二人转""东北大鼓""桦皮工艺""鱼皮工艺"及赫哲族的"伊玛堪"等少数民族说唱、舞蹈和民俗共9个项目,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