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网友高呼不堪重负 代表委员支招“三贵三难”
2007-01-28 23:56:13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丽华 李逢时 李天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8日电题:网友高呼不堪重负 代表委员支招“三贵三难”

  记者杜丽华 李逢时 实习生李天池

  房价贵,买房难;药费贵,看病难;学费贵,上学难。这“三贵三难”被公认为当前三大民生问题,部分网友还戏称其为“新三座大山”。民生问题也是今年“两会”热议的重点话题,代表、委员纷纷围绕这几个问题建言献策,支招“三贵三难”。

    住房

  【报告摘要】2006年全省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新增经济适用住房64.05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5000户,改造农村土草房10.9万户,改造城市棚户区、城中村269.31万平方米。今后黑龙江将逐步建立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改善居住条件,实施旧城改造,逐步消灭棚户区、城中村和破烂屋,继续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和公积金制度,新建廉租住房8000户。

  【网友声音】网友“青萝卜”发贴说,几千年的传统注定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更注重家,然而广厦千万间早已拔地而起,但杜甫先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却未实现。居民的住房权与人类起码的生存权一样,都应该得到国家的保障与维护,政府不能只把房地产业当作拉动地方GDP的法宝、敛财的工具。

  【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李华菊

  “哈尔滨的房价虽然与全国省会城市相比不算太高,但哈尔滨的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普通的工薪阶层买个适合居住的房子很困难。”省人大代表李华菊如是说。

  “平时我也接触过一些房产开发商,据他们讲这些年房价不断上张的直接原因是房产开发的成本不断加大。土地价格上涨,加之配套建设成本提高,房价必然也会水涨船高,负担最终会转嫁到普通群众身上,受苦的还是广大的老百姓。”李华菊说。“希望政府要把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在基层作调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保证人民群众买得起房。”

省政协委员袁邦泰

  省政协委员袁邦泰经调查测算,得出一个结论:哈尔滨住房痛苦指数高于巴黎。袁邦泰说,住房价格太高,很多百姓就是不吃不喝,攒一辈子钱也未必能买得起一套住房,哈尔滨居民购房难度相当大。他在提案中建议,把“住房痛苦指数”列入黑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这样就可以量化政府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市的影响,在表达对不同城市宜居程度上也更直观,更准确,更科学。

    医疗

  【报告摘要】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73.3%,试点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3.7%,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实现了全覆盖。2007年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队伍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力争使参合率达到85.0%。

  【网友声音】网友“小仙”发贴说,经常看报道说某某人因患重病,家人倾家荡产筹钱为其治病。那么生病是谁的错,身体的错么?没钱治病是谁的错,亲人的错么?有报道说,看病难、看病贵现状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问题相当复杂,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根治。可是我想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崔浩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逐利倾向严重。政府对医疗市场监管不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等造成医疗卫生事业自身‘疾病’共同发作。这是造成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原因。”省政协委员、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原院长崔浩委员说。

  崔浩表示看病贵,药价高,实际上贵就贵在进口的药品上。崔浩说,“国外制药企业冲击着国内企业,目前国内一批制药厂濒临倒闭。最贵的药品基本都是进口的。各部门要合力严打药品回扣,让昂贵的进口药品降降温。这也是缓和现在医患之间的紧张状况,构建彼此信任的基础。”

  崔浩曾经专程赴日本考察那里的医疗体系建设,他了解到在那里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实施的是可“分期支付”方式。崔浩说,“人民群众反映的看病贵看病难,主要集中在重大疾病上。如果我们也采用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分期收缴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群众的负担和压力。”

    教育

  【报告摘要】在全省农村免除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学杂费,免除困难家庭学生的书本费,并对其提供寄宿费补助。逐步将农垦、林场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就学子女纳入“两免一补”范围。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体系。全面推行学校收费公示制度,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

  【网友声音】网友刘治良发贴说,如今的大学是给有钱人办的还是给百姓办的?接受高等教育难道成了“高消费”?我以为教育投入不足是学费高上学难的重要原因,其次政府监管不力,学校肆无忌惮抬高学费价格。

  【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张万起

  “据我了解,按照现行高校收费标准,农村的学生至少有一半上不起大学。不少农村家庭为了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倾其所有,达到了难以承担的程度。我们的大学校门到底向谁开?”从事20多年教育的省人大代表张万起不禁感慨。

  张万起建议,政府应立即组织专门机构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掌握目前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了解究竟有多少家庭供不起孩子上大学。然后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逐渐缓解人民群众的压力,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省人大代表廖明宏

  省人大代表、哈工大计算机技术学院副院长廖明宏说,我国现在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79%。他建议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并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廖明宏说,在我省民办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部门应该为其提供与非民办学校平等的竞争机会,民办学校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