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  >  2007黑龙江两会  >  两会动态
搜 索
代表与专家互动评说 黑龙江对俄边贸面临转型关口
2007-01-29 11:08:2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张昭 刘仲实 曹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8日电 题:代表与专家互动评说 黑龙江对俄边贸面临转型关口

  东北网记者张昭 刘仲实 曹曦

  【引出话题】近日,俄罗斯政府颁布《俄罗斯联邦禁止外国人在售货摊位和市场从事零售工作政府令》,从2007年1月1日起,外国务工者将被禁止在俄罗斯从事酒类和药品贸易。从2007年4月1日起,将全面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小额零售贸易。在省人大十届六次会议的会场内外,引起了代表和专家的热烈讨论。

  【互动评说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聚焦俄罗斯】据黑河口岸反映,俄罗斯该项政策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统计显示,仅在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大市场上,从事零售业的黑龙江籍商人就有1800人。在“大限”日期到来前,他们要尽快处理掉商品,因为他们在俄的库房都是备案的,库存商品一旦被没收,将血本无归;而运进俄罗斯的产品再运回国内,将按进口产品再次征收关税,两次关税加上往来的运费,还不如把产品直接扔在俄罗斯。

  为把损失控制在最小,中国商人便停止进货,开始挥泪大甩卖。对俄贸易额排名全国第一的绥芬河龙江商联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来君预估自己的年终结算,将减少近40%。

王晓明
王晓明

  【代表评说】来自双鸭山市的王晓明代表说,黑龙江2007年的对俄边贸形势很严峻,“禁商令”会使对俄边境贸易额下滑。

  【专家观点】黑龙江省著名经济专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基地主任、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宋魁认为,应从两个角度看待俄“禁商令”的出台,一方面,对那些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对俄贸易的企业、个人而言应该是件好事。他说,“灰色清关”的终结意味着对俄贸易环境将更加公平透明和规范化。大量集贸市场的消失和“练摊者”的退出,势必将使俄罗斯终端零售市场出现一段时间的“真空”,这显然是个不错的商机。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在俄罗斯从事零售业的商贩将受到极大的冲击。黑龙江省企业和个人应当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想方设法打入俄罗斯本国人的营销渠道,利用俄方资源开拓中高档市场的业务。


  【互动评说二】应对“灰色清关”寻出路

  【聚焦口岸】1月上旬,黑河口岸出口果蔬产品200批次,1793吨,货物总值38.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7.5%、43.0%和41.6%,出口量大幅下降。宋魁说,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在俄罗斯境内从事商品零售业务的商人多达10万人。目前,在黑河口岸从事民贸商品经营的商人已大幅减少了向俄罗斯发货,出境民贸报关的数量也由原来的日均800余包下降到日均300余包,按照今年的出口规模计算,将会影响黑河口岸4.3亿美元的出口贸易额。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省“倒包”出口近29.2亿美元,占全省对俄出口额的76%。2006年大约在35亿美元左右。如果中断“倒包”出口贸易,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将会大幅度下降。

胡东胜
胡东胜

  【代表评说】省人大代表、黑河市副市长胡东胜说,俄的“禁商令”使主要销售渠道受阻,俄罗斯对原木的出口关税从4欧元/立方米上涨到6欧元/立方米,一下上涨了50%,还有对从事木材开采的企业,木材落地后深加工比例要达到30-40%,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在俄罗斯的森林采伐业的发展。

  胡东胜认为,客观的看,俄罗斯出台“禁令”,是在规范本国市场环境和秩序,但是,对与俄罗斯小额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却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尤其是对黑龙江省的边境贸易发展会产生极大制约。而新的不利因素还在不断增加,一些潜在风险随时都会发生。我们要从自身存在的问题来反思我们如何适应对俄贸易环境的变化,从战略上寻找出路。

  【专家观点】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的力度之大、时间持续之久是历年所没有的。特别是从最近俄查抄哈巴罗夫斯克大市场的行动看,打击“灰色清关”的措施将会更加严厉,动作会更加频繁。一些资深专家分析,俄施新政的主要原因:一是规范市场秩序,为“入世”做准备;二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限制外国劳务,保护本国公民就业,消除非法移民问题隐患;三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和商业利益。


  【互动评说三】不做“二传手”转型出口产品结构

  【聚焦历史】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回顾中俄边贸的历史,几经起落。中俄边贸始于最原始的以物易物。1987年,黑河市用208吨西瓜换回360吨化肥。“西瓜换化肥”效应示范作用,让当地老百姓蜂拥奔向边境口岸,参与到以货易货的边境贸易中,中俄边贸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但好景不长。中俄边贸在1993年达到高潮以后,在1994年急剧降温,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的市场,让中国产品失去了声誉;而俄罗斯经济形势使得购买力也跌入低谷。从21世纪初开始,俄罗斯针对我国对俄贸易的政策一直在调整和变化。宋魁说,受此影响,绥芬河口岸的过货量急剧下降,2006年已连续8个月基本没有发包业务,出口同比减少3.3亿美元。1—11月份绥芬河仅服装和纺织品出口一项就比上年同期减少2.65亿美元,使全市对俄出口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王发 摄影/杨静
王发 摄影/杨静

  【代表评说】来自佳木斯市的王发代表认为,要进行贸易方式转型,要改变目前的倒包、练摊式的方式。“禁商令”会在某种程度上刺激扩大对俄贸易的规模。“禁商令”执行后,将有近万名佳木斯籍华商受到波及,他们应该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语言、人脉、资金、熟悉法规及人文环境等优势,变零售企业为加工、制造企业,主动顺应俄罗斯政府以整治“灰色清关”为目的的各项政策。

  【专家观点】要进行出口产品结构转型。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姜振军教授认为,黑龙江边贸一直在做“二传手”,目前俄罗斯市场急需的家电、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都来自南方,黑龙江没有生产基地。即便是蔬菜、食品,黑龙江省也没形成对俄出口优势,很少有当地种植、生产加工的水果蔬菜产品。因此,应当针对俄市场需求,发挥黑龙江的产品优势,出口适应俄市场的产品。宋魁认为,对俄贸易,要建立和发展对俄出口生产体系,进行资本输出,优化对俄贸易结构,培育对俄贸易龙头企业,走出去在俄罗斯建立工业园区,建立国际物流公司,规范化操作国际贸易业务,发展现代流通。

  【政府措施】张左己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07年,黑龙江省要强力推进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建立对俄森林采伐、石油开采的长期合作机制,推进已签约能源原材料项目的务实合作,力争一批新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加强与俄地方政府间的磋商和协调,推进对俄农业合作,今年要努力实现农产品出口基地种植面积、境外农业开发面积和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三年均翻一番的目标。加强对俄科技合作,重点推进装备制造等领域5个科技合作项目的产业化。

  抓住俄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活跃期的有利时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挺进俄建筑市场。

  巩固与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逐步推进互惠合作向俄腹地延伸。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