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31日电 近两天,哈市迎来了今年以来降水量最大的一次降雪。雪后,路面积雪,道路打滑,然而,哈市文昌桥匝道部分因为铺设的“电褥子”投入使用,没有积雪和结冰,行车顺畅。同时,专业人士表示,文昌桥虽然使用了“电褥子”,但不会因此折寿。
“电褥子”融化桥上雪
今早,记者走访了文昌桥路段。由于降雪刚刚结束,成百上千的环卫工人走上街头,忙着清理路面积雪。一路上,车辆减速、排队的现象十分普遍。相比之下,学府三道街向和兴路方向上桥的引桥处则出现了另一番景象:车辆行驶到引桥处时,司机根本无须减速,便可轻松通过,整个引桥桥面没有积雪,呈现出来的仍是黑油油的柏油路面。
采访中,哈市建委重点办的技术人员介绍,在建设文昌桥路段时,工程建设人员耗资200余万元从丹麦引进了电加热温控融雪技术,在高架桥上桥处的匝道部分的地面下,铺设了总计32000延长米的电缆线,铺设总面积达到了1760平方米,发热电缆可使路面升温1~9.9℃,专门用于融化引桥匝道处的积雪。29日,他们得知哈市将有小到中雪,于是在当日13时许,开始给电缆通电,18个电源分配箱全部投入使用。30分钟后,匝道路面出现了蒸汽,路面积雪被融化。
据技术人员介绍,由于文昌高架桥受地形影响,从学府三道街向和兴路方向上桥的引桥过短,导致引桥以及匝道坡度过大,如果清雪不及时,车辆爬坡将十分困难,所以采用了给桥铺“电褥子”来清雪的办法。虽然“电褥子”早在入冬前就已铺设完毕,但此次是第一次正式使用。
路面无冰行车顺畅
加热会不会使雪融化过快,雪水流到其他路段造成路面结冰?这是许多司机普遍担心的问题。
司机陈先生说,起初很担心雪被融化后会结冰,反而使车辆难以上桥。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记者观察发现,整个引桥路面上没有结冰的现象。
对此,技术人员称,他们通过调节温度控制积雪融化速度,让雪在刚刚出现返润现象时,通过车辆的碾压、带动,将这些雪或水带走。即便有大量的水产生,这些水也可通过桥下安装的积水井流走。而且电缆线可以让路面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保证雪水不会结冰。
桥铺“电褥子”不会折寿
哈市的冬季漫长寒冷,给桥铺设“电褥子”会不会影响桥的寿命,这也是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技术人员表示,起初设计人员曾想把整个桥面全部铺上发热电缆,后来考虑到铺设发热电缆后,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桥面会受到很大破坏,严重时可能“掰”断桥梁,所以,为了桥梁的安全,有关部门决定只在引桥和匝道上铺设,这段路总长度将近200米,宽8米。此外,桥体路基设计极其科学,从下往上依次是18厘米厚的白灰土、20厘米厚的二灰土、15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钢筋网、加热电缆、7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然后才是8厘米厚的沥青路面。而且“电褥子”发热不会让路面超过10℃,关闭“电褥子”也是采取逐步降温冷却的方法,产生的热胀冷缩程度远低于桥体伸缩的范围。通过这次运行,发现“电褥子”并没有使桥明显地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