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日电 曾不辞劳苦地把中国的服装、鞋、蔬菜出口到俄罗斯的中国商人们连日来的心情都很糟糕。从2007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俄罗斯零售业“禁商令”(禁止外国人在俄罗斯从事零售业),使许多吃中俄贸易这口饭的中国商人面临生计问题。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对面的俄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以下简称布市)的民贸大市场,聚集着来自黑龙江省绥化、齐齐哈尔、黑河以及江西、浙江、江苏等地的1200多位中国商人。消息传出前,人心动荡,许多商贩担心货物会积压,不得不挥泪大甩卖,并且在圣诞节前夕就停止进货。目前已有商贩从该地撤离,还有商贩期待着能通过俄当地政府“留住华商”的呼吁,使他们逃过“此劫”。
“禁商令”声起华商销售额为历年最低
俄阿穆尔州布市与黑龙江省黑河市一江之隔,由于距离近、人员和货物通关便利等因素,布市民贸大市场应运而生,并逐年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这个大市场大约有1200个摊位,从业人员在1500人左右,这些人大部分是来自黑龙江的绥化、齐齐哈尔和黑河,还有江西、浙江和江苏等地的商贩。这个民贸市场每天的交易额在500万卢布左右(约150万人民币)。
1月31日,记者与在这个民贸大市场经营多年的商贩吴女士取得了联系。她告诉记者,她在对岸的布市阿穆尔民贸大市场里做服装生意已经三四年了。
“在那儿挣的都是辛苦钱,因为大市场是露天的,到了冬天非常寒冷。可是中国人能吃苦,卖的东西也很便宜,种类丰富,因此颇受当地大多数退休以及中下等收入人士的欢迎。”吴女士告诉记者,她每月的进货额有十几万元,除了出售给当地的俄罗斯人,还有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商贩坐飞机到她那里上货。几年下来,她已经有稳固的客源。
2006年,有关零售业“禁商令”的消息开始陆续传出,在俄罗斯的中国商贩中间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处于对未来经营状况的担心,许多商贩开始改变经营策略,不再上货,而是尽可能将手上的存货甩卖出去,避免血本无归。
吴女士告诉记者,每年的圣诞节前都是他们的销售旺季,仅12月一个月的营业额就会是平时每个月的三四倍。可是2006年的圣诞节前,市场内却尽是“甩卖”的招牌。看着积压了一仓库的货物卖不出去,那段时间,市场里的商贩们嘴上天天起大泡。
据吴女士介绍,截至1月31日,牛仔裤和夹克的价格已降到了200卢布。布市市民目前都在市内各个市场上抢购商品,然后储备起来。
“禁商令”反应挥泪甩货无奈观望
在阿穆尔州从事水果蔬菜生意的中国商贩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没有完全退出零售市场,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他们的进货量已经明显减少。
王先生表示,目前像他一样采取观望态度的商贩有很多。因为还没有到俄政府规定的4月1日所有商贩全部撤离的最后期限,当地政府还没有做出强制举措,他们寄希望于当地政府会调整政策,让他们继续在此谋生。
黑河市商务局孟局长也向记者证实了目前一些商贩已经不再上新货的事实。
据了解,由于受到“禁售令”政策的影响,2007年1月上旬,黑河口岸出口果蔬产品共计200批次,1793吨,货物总值38.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7.5%、43.0%和41.6%。
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是进退两难,如果运往俄罗斯的产品再运回国内,将被认为是进口产
品,将再次被征收关税,“两次关税加上往来的运费,倒不如把产品直接扔在俄罗斯。”这位商户无奈地说。
同时,吴女士还告诉记者,布市阿穆尔民贸大市场里,一部分商贩已经回国或准备回国,市场内已空出很多摊位。看到这些,他们的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会坚持到什么时候。
“禁商令”矛盾没了华商担心物价飞涨
记者与正在布市的黑河市政府驻阿穆尔州办事处代表杨杰取得了联系。他告诉记者,自从“禁商令”在俄罗斯出台后,在当地市民中间也产生了不小的震荡。一部分市民赞同政府的主张,认为将包括中国商贩在内的外国商贩赶出俄罗斯后,会净化俄零售市场,同时为本国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为中国人能吃苦、肯干活的特点导致中国劳动力在俄市场大受欢迎,他们的到来对俄罗斯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但几乎和赞同“禁商令”的声音同样强烈,很多俄罗斯人也高声反对这项法令,他们向政府提出意见,希望能留住华商。因为目前华商在俄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大,俄市民生活中所需的近80%%的日用品和轻工业品来自于中国商贩,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退休和收入不太高的俄罗斯人来说,中国商贩的存在对保障他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担心,如果没有中国商品,物价就会飞涨。
“禁商令”补救布市为华商争取“留守”
据黑河市商务局贸易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因为俄境内支持中国商贩留下的呼声很高,而且中国商贩确实提供了许多必需物资,因此阿穆尔州当局政府也正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据悉,在2006年12月俄罗斯禁商政策刚刚公布之时,布市政府机构便开始紧急商议应对事宜,并派专人前往莫斯科,向俄罗斯政府上交意见信,最后向移民总局为中国商人申请到了740个名额,这些人将有机会继续留守俄罗斯从事零售业。
据悉,布市是全俄罗斯唯一为中国商人争取到留守名额的城市。而成功争取到740个名额的理由是,布市每年税收的一半要依靠中国商人。目前,布市仍计划继续努力申请更多中俄商务出入境名额。
中国传统的春节即将来临,采访中,许多在布市的商贩都表示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想家。许多人的家就在与布市一江之隔的黑河,可是除夕夜他们却不能回家,因为担心一旦回去,想要重回俄罗斯将会十分困难。据悉,前一段时间俄政府已经开始控制签证数量,他们的这个春节可能会在等待和希望中熬过。图为本报资料片。
背景新闻
名词: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
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从2007年1月15日到4月1日,外国人在售货摊、市场以及商店以外的场所进行零售业的人数应限制在零售业总人数的40%,全国115个大型露天市场将陆续关闭。从2007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外国人将被禁止从事零售业。
目的:
驱逐移民整顿贸易
俄罗斯目前非法移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非法移民问题已经让俄政府深恶痛绝。
长期以来,外国移民几乎垄断了俄市场零售业。卖水果和蔬菜的基本是来自独联体国家的移民,而卖日用百货及轻工产品的多是中国人和越南人。由于社会风气和民族习惯,俄罗斯年轻一代根本不屑从事市场零售这类的工作。
据俄经济贸易和发展部专家估算,俄罗斯每年约需100万劳动力,但非法外籍劳工竟达1000万~1200万。俄政府认为这些非法移民不仅抢了本国公民的劳动岗位,更影响了俄经济的正常发展,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目前清查行动已迫使许多非法移民离开市场,然而俄政府遵照普京指示为本国公民“夺回”的工作岗位,却依旧乏人问津。一位俄罗斯政府官员告诉记者,政府其实考虑到了这一点———待到市场真的空缺得不行了,再出台一个政策招徕外国人;而届时政府部门就能建立数据库,把移民问题真正管起来。这或许才是普京的真正用意。
态度:俄承认新政策存在问题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达里金认为,整顿市场秩序并不是打击外国人,而是打击露天市场中滋生出来的不文明的商业行为。更多的大型日用品商贸中心的兴建,正逐步取代原始的露天市场。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1月18日的消息报道,俄政府已公开承认,1月15日正式生效的新移民法实施后,由于其中增列对外国人在俄零售市场工作的比例限制,它可能引发严重的全国性问题。相关官员表示,政府将设法防范可能由此衍生的货品短缺、市场关闭及物价上涨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