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让孩子享受到平等教育 哈尔滨市拟重新划分学区
2007-02-04 06:35:0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4日电 花高价、读名校,已成为哈尔滨市众多家庭的孩子求学途中的“必经之路”。三年后,哈市义务教育阶段将取消“择校”的消息,近来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名校与依托其办的民办公助校(即分校)分手后,孩子想“择校”该去哪儿?如何尽快缩短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使就近入学的学区校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举措,实质是想通过改造薄弱校、整合优质资源等手段,缩短校际间差距,让更多百姓享受到平等、均衡的教育资源,不用再花钱买优质教育,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

  给择校热降温

  昨天,市人大代表苗中林提出了“给择校热降温,打造均衡教育”的建议。

  他在建议中说,民办公助校是在哈尔滨市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为满足家长及学生的择校需求而设立的。目前哈市每年有20%的孩子在择校。择校在满足百姓享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不和谐———众学生争相挤入造成热点校大班额,影响教育质量;好生源集中在几所热点校,好的师资也愿意向名校流动,造成“好学校越办越好,弱校招生日渐萎缩”的两极分化现象。

  代表希望,尽快缩短校际间的差距,让普通家庭甚至是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均衡教育。

  哈尔滨市拟重新划分学区

  “一家就一个孩子,况且现在高考、就业的竞争又如此激烈,所以送孩子读‘名校’没啥含糊的。”在道里河松小区,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学生家长对记者说,父母都是有头有脸的,孩子进不了名校大人都没面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择校已成为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种选择。

  在道里区金帝商城,一业户说,虽然今年教育部门提出将撤销“校园校舍不独立或在校生规模较小”的17所民办公助初中、小学,三年后全部撤销民办公助初中小学,让择校热降温,但堵住择校的口子只能按学区升入对口小学、初中,会不会造成热点校“条子生”、“假户口”增多,择校由公开变“地下”的新的特权现象?

  对此,哈尔滨市教育部门称,缩短校际间教学差距,是遏制择校的关键所在。民办公助校转为“公办”后,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据权威人士讲,跟原来的民办公助校相比,转制后的公办校招生人数不会膨胀,每班人数最多不超56人,有条件的实行小班额。原本因人满为患被迫改为教室的实验室、微机室等也将恢复其原有功能,满足学生的各种教学需求。

  据悉,撤销后的民办公助校将有两条出路:少数几所民营企业投资建立的民办公助校将转制为纯“民办”,大多数属于公办资产的民办公助校将恢复其“公办”身份,变成新名称的公办学校。市区教育部门正在积极思考、酝酿学区重新划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