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江是松木河村最忙的人,因为在这方圆一百多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他一个警察,他的双肩扛着2300多名父老乡亲渴求平安的重任。他的家就是周围十里八村的警务工作站,他家的电话号码就是松木河的“110”。他家门上的小红灯,十几年如一日亮在山村的夜里,带给百姓平安。
13年来,王江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遍了辖区的每个角落。老百姓把他当成了主心骨,都像亲兄弟一样叫他“三哥”。13年的付出,王江把这里变成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平安村庄。
牢记百姓事无小事
走进王江那仅有十八平方米的小屋,半铺炕占去了大半间;一幅松木河责任区治安防控示意图几乎占满了东墙;北墙的窗户旁边挂着一个镜框,镜框里镶着的是五条禁令;他的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只有一台十多年的旧彩电和一台旧冰箱;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个用装炮弹的木箱改制的木板箱已经用了二十多年;两只在部队时用的人造革行李箱,一只是他当“先进”得的;另一只是他结婚时,为凑成一对儿,战友送的。
1986年,39岁的王江从苏宁团转业到公安局,由连职干部变成了一名普通公安民警,工作在派出所。从脱下军装换上警服的那一刻起,他就发誓:要将战友的精神传承下去,做个一心为民的好警察。1994年,王江从桦川县调到松木河派出所工作。松木河是佳木斯市东南70余里外的一个小乡,那里四面环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天只通一趟客车。乡上没有集市,平时连猪肉都买不到。艰苦的生活环境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但他毫无怨言地服从了组织安排。
他的辖区包括7个自然屯、3个大农场,方圆133平方公里,共
为了工作举家进山
596户2302人。不到600户的人口分布在深山内,管理难度极大。他管辖的村屯距离松木河最近的有七八里地,最远的有几十里,而且只通山路。13年来,王江骑着那辆陪伴他二十多年的飞鸽牌自行车,走遍了辖区的每个角落。遇到山梁他就推车步行;碰到小河他就扛车趟水。夏天大雨滂沱时,他常常摔得像个泥猴;冬季刮起“烟炮”,他常常灌得一脖子冰雪。
王江在这样条件恶劣的环境里工作两年多后,完全可以申请离开松木河,但他选择了坚守。1996年春天,他决定把家搬过来。他好不容易做通妻子的工作,卖掉家里的三间大瓦房,在松木河花三千块钱买下一间18平方米的草房,把家搬到了山村,一心当起了“山里警察”。
平安使小山村富裕
走进松木河辖区,感触最深的是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纯朴民风,家庭和睦,邻里融洽,到处都是和谐安宁的景象。
偏远农村的治安形势与城市不同,与乡镇也不同,王江摸索出一整套适合农村的治安防范办法。农村盗窃案件中,大牲畜和变压器经常是盗窃对象,王江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让他们在院里打下木桩,制作拴牲口的铁链;他还和村干部一同把村里的变压器做了焊封加固。
今年6月,水利三处农场发生了一起盗牛案。为尽快到达发案地,王江趟过冰凉刺骨的河水连夜赶到现场,组织人分片搜山。第二天一大早,在山沟里找到了被盗的五头牛。当时几头牛的嘴都已经捆上了绳子,马上就要被宰杀了。看到失而复得的牛,丢牛的老大娘痛哭着说:“这可是我们全家的命根子呀!”
辛苦为民换来民心
王江为松木河村带来平安的同时,也带来了富裕。2006年,松木河村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
2004年,桦川县的养殖户王明宗看中了该村空闲的厂房和地理环境,打算投资办养猪场,但他担心偏远山村治安环境不好,人生地不熟挨欺负,迟迟不敢把这事敲定。王江听说后,主动找到他介绍村里的治安情况,还向他担保,说自己对养殖场安全方面的事一包到底。王明宗这才打消了顾虑,投资30万元开起了养猪场。2006年,他又投资15万元,将生猪数量由200头增加到350头,当年仅消耗玉米一项就为村里带来8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带动村民发展养猪业,不少村民因此脱贫致富。
村支书付云告诉记者,松木河村村民的每一分收入里,都有王江的付出和汗水。
扎根山区奉献一生
多年来在山区奔波劳累的王江落下了一身的病。面对病魔,王江顽强地搏斗着。他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工作!”
1999年,他被检查出患有肝硬化,肝脏上还长了个鸭蛋大的囊肿,每晚睡一两个小时他就会被疼醒一次。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只在医院住了20天就结束了本应是两个月的疗程。
王江为民辛劳,村里的百姓也没有忘记他。去年秋天,王江家的草房四处漏雨。天刚刚放晴,乡亲就自发要给他家换房盖,一下子来了一百多名乡亲,可那仅18平方米的房子哪用得了那么多人?最后,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排了次序,定下了二十人帮工后,其他人才离去。完工时,王江拦着大伙让吃了饭再走,可转眼的工夫,人就跑了个一干二净,临走的时候大伙异口同声地说:“算了吧三哥,这饭钱你还是省下留着看病。你有个好身板,在松木河多干几年比啥都强!”
现在,王江的工资提高了,但每个月1200块钱的工资还是不够用,除去每月500多元的买药钱,多数都用来接济有困难的群众。为了工作,他不仅把私人电话广而告之,还自己掏钱买了一部照相机用在工作上。
一次,佳木斯市公安局的领导到松木河看望王江时,考虑到王江的身体不好,提出要给他换换岗位。老百姓就不干了,都说:“我们没有王江不行,让他走,除非再来一个像他一样的人!”听到这些纯朴的话语,王江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说:“再苦再累,我不后悔,只要我还剩一口气,我就哪也不去,我要把根扎在松木河!”
对于松木河的百姓来说,留住了王江,就留住了平安,留住了幸福。在他们心里,王江就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