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8日电 “两箱啤酒抬到6楼挣了4元,两箱大米、两桶油抬到5楼挣了5元钱,两盒刀鱼、两箱水果抬到4楼挣了3元钱……”昨天上午,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振兴村村民宋昌虎盘点着自己的收入,“背楼”两小时就挣了30多元钱。他说,城里人有钱置办年货,却不愿干力气活,进城“背楼”两星期能赚出全家一年零花钱。
春节前,开发区的一些居民楼下,常能见到等活儿的“背楼人”,他们都是周边郊区的农民。据开发区城管部门负责人刘金滨介绍,“背楼人”中不少还是“双重身份”———签了约的清冰雪农民工。这些人因为家里离不开或上了点岁数,冬闲时无法远走打工,但又不想“猫冬”干呆着,于是就跟找上门的清冰雪公司签了约。今冬雪少,农民工们没挣着清冰雪钱,很多人当起了“背楼人”,没想到,钱也没少挣。
道里区共乐小区及周边居民楼的“背楼”活儿,几乎被南岗区王岗镇的农民工“垄断”了。据王岗镇兴利村的孙福才讲,这是因为交通便利,1元钱坐83路公交车就能来“上班”,中午在小饭店吃点、喝点也花不了几个钱。这些天,他一天最少能挣五六十元,好时候挣个百八十元的没问题。现在不仅他们村,连王岗镇永红村、振兴村都有人来“背楼”。孙福才还透露了一个“商业秘密”:“背楼”也得踩好点儿,哪个小区出来活动的老人多,守着那儿准没错,因为年前儿女们总要想着给老人送点东西;超过8层的楼没活儿,因为这些楼有电梯。
据记者调查,尽管哈尔滨市的家政服务行业越来越周到,但还很少有提供力工的。市民们说,通常他们都是临时在街头雇用三轮车夫、收废品的人干力气活,如果能在社区找到“背楼”人,心里会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