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3日电 春节临近,形形色色的“黑手”也伸向了市民的腰包。近日,牡丹江市市民关先生的银行卡不慎被盗,卡内4000余元现金被莫明取走。专家提醒,节日期间应严防各种形式的高科技犯罪。
2月11日,市民关先生向记者反映,前几日他在ATM自动柜员机取款时发现,存在中国农业银行账户内的4000余元现金不翼而飞,而这张银行卡和存折都完好地保存在自己的手中。由于银行卡是在广东省湛江市办理的,关先生放弃了报警。
从打印的取款明细上可以看出,取款人是以每次1000元的额度,分4次取走了账户内的存款。关先生称,因自己有网络购物的习惯,所以为这张银行卡申请了网上银行业务。
关先生回忆,前不久,他的笔记本电脑曾经中毒,中毒之后他还进行过网络购物。他分析,犯罪分子很可能就是通过木马软件盗得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再通过其他方式将钱款取走的。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高科技犯罪主要是以网络购物、复制银行卡、伪造来电显示号码等形式达到窃取钱款的目的。
网络购物:犯罪分子利用窃取到的银行卡账户和密码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然后通过网络购物的形式将钱款转移到指定账户。但这样受制于每日200元的消费额度限制,犯罪分子无法一次性获取用户账户内的所有存款。
复制银行卡:犯罪分子利用窃取到的银行卡账户和密码,使用特殊的设备复制出银行卡,再使用银行卡到ATM自动柜员机取款,这往往能进行更大额度地取款,给用户造成严重损失。
伪造来电显示号码:目前很多网络电话软件具有更改来电显示号码的功能,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特点,伪造银行客服电话,向用户套取账号和密码,或诱使用户将钱汇入指定账户内,从而达到盗窃的目的。
专家提醒,用户应及时更改密码,避免使用与邮箱、生日等相同的密码,以免造成失密。同时网络用户应提高警惕,随时进行杀毒软件升级和杀毒。另外,对来电索取账户密码的行为,应格外提高警惕,切勿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