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4日电 连日来,克山县的老百姓激动并亢奋着。穿过大街小巷,老百姓奔走相告,互致喜讯,他们拍手称快:治理西大沟,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造福子孙后代呀!
西大沟,这条被戏称为“龙须沟”的脏水沟,曾让几代克山人有着刻骨铭心的痛。多年来,由于没有得到根本治理,西大沟淤积严重,沟道狭窄,垃圾遍地,严重影响泄洪,给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在克山县广泛开展的“走千家万户,解百姓难题”活动中,梳理出的关于西大沟的意见和建议就有2000多个,占城镇居民反映问题总量的10%。
克山县委书记帅秀军态度坚决,“要让百年十里臭水沟成为永远的历史,让百姓一心企盼事成为现实,必须把这件利民的大事做实、做细、做好。”
如今,经过有效治理,西大沟和下游的西大泡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利民河、爱民湖,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百姓休闲娱乐的游览胜地,防洪标准也由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利民河两岸道路宽阔平坦,路灯林立;爱民湖水面如镜,树木成林;夜晚来临,这里灯火通明,映射长空。每到傍晚时分,克山县的居民就会倾家而出来到利民河、爱民湖游览观赏。
家住金鼎社区,已82岁高龄的赵国清老人打心眼里高兴,“西大沟整治好了,能在有生之年看看美景,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我这心那甭提有多敞亮了。”
为民办实事,重在一个“办”字,方显民心向背。“克山县群众问题调处服务中心”是这个县为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对县信访办进行“增肥”、“提格”,中心的工作人员恪守爱民之道,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从而为群众大开方便之门,这个县还深入实施“六联责任单”,形成了“四级网络、归口办理、高效办结”的信访体制和机制,由于责任落实到人,连起了党群心。去年,这个县进京去省到市集体上访和个人上访为零,上访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本着“休闲有去处、活动有场所、愁事能解、难事能帮”的原则,克山县还进一步强化了6个社区的服务功能。这个县树立“小社区、大服务”的社区服务理念,针对弱势群体在全县开展了以党员干部就业指导“一助一”、在职党员扶贫解困“一帮一”、先进分子志愿助残“一联一”、居民百姓善待老人“一赠一”、驻区单位便民利民“一对一”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共有148个单位、5959名党员、10300名居民群众参与了“五个一”活动,16260名居民从中受益,真正实现了“能者有其工”、“贫者有所帮”、“残者有所助”、“老者有所养”、“众难有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