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跋山涉水寻矿路——记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七○七队
2007-02-15 10:34:5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蔡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5日电 “黑河市逊克县发现的大型岩金矿床,是黑龙江省近20年地质找矿的一个重大突破。东安金矿金金属量33.16吨,白银金属量308吨。其中仅5号矿体金金属量就达24.3吨,白银208吨。矿床潜在经济价值5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十五’期间全省找矿成果第一名。”这个消息很快就家喻户晓了,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五年中默默无闻的找矿和探矿的地质队员们。近日,记者走进了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七○七队。

  以矿为家

  侯日明,在七○七队工作了三十年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地质队员,由于常年在野外工作,每年一开春就走了,冰冻三尺才回来,结婚二十年了,没见过妻子穿裙子是啥样儿,2006年夏天队领导特批他回家探亲一天,妻子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裙子,站在家门口迎接丈夫。

  赵寒光,子承父业,是七○七队的地质工程师,常年在野外作业,年迈多病的母亲全靠妻子照顾,2005年的冬天,带着愧疚和补偿的心情急匆匆赶回家的赵寒光,得知老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为了不影响他工作,妻子隐瞒了实情。

  年轻工程师郭继海,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七○七队。儿子四岁了,他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足八个月。过年回来一进家门想抱抱儿子,孩子吓得躲进妈妈怀里不出来。听说是爸爸,儿子一转身拿出爸爸的照片,对着早已“面目全非”的郭继海比了又比,怎么也不肯承认他是爸爸,这个常年在野外爬冰卧雪都没叫过苦的汉子哭了。

  在七○七队,这样的事很多,胰腺炎、肝病发作不下火线的矿区技术负责人苏仁奎,年近七旬仍不辞劳苦奔波于钻机之间的老工程师宋长葆,为了坑探施工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郑得伟、吴昌英、王俊文、李亚生……

  婉拒高薪

  “地质找矿是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在北方生活了多年仍旧乡音不改的总工程师薛明轩说,现在固体勘查找矿难度很大,必须掌握先进的理论和运用先进装备的技能,东安金矿的成功发现和勘探就足以说明科技的力量。技术人员经过精密的测试,成功运用国外浅成热液型模式成矿理论,仅用4年多的时间就勘探完毕。勘查时间之短,效率之高,费用之少,报告质量之高,属国内外当时先进水平。

  东安矿区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当时矿区内不通电、不通车,生活给养只能靠冬季化冻前运进,地质队员一年吃不到青菜。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晚间饱受蚊虫叮咬,吃的是就近的河水。队里把局里拨的买车款买了找矿仪器,这些设备让队员们如虎添翼。

  几年来,南方有很多单位年薪几十万聘请队里的几位高工,他们都婉言谢绝了。敖贵武感慨地说,在地质勘探最低谷时,队里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只留下十个行政人员,先保技术人员的工资,不但没流失一个人才,还有3名工程师主动投奔七○七队。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