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5日电 虽然不是楼长,也不是什么社区干部,可是楼里居民的大事小情都装在他的心里。在南岗区松花江社区工程师街,一提起那项承老大爷,无不竖起大拇指:这老爷子境界高、热心肠,不愧是建国前入党的老革命。
那项承老人今年83岁,1946年3月26日入党,参加过抗美援朝,退休前是哈铁路局武装部干部,在工程师街一座老楼里住了10多年了。儿女们下岗,老人的退休金虽然不低,却因此生活过得并不富裕,可热心的他为了大家却没少花钱。楼道里安装了声控灯之后,给居民带来了光明和安全,但灯泡却经常坏。老人看到眼里,不声不响地买来灯泡更换。虽说一个灯泡没有多少钱,可在安装声控灯之后的这七八年来,那大爷究竟为楼道里换了多少灯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由于单元没有楼道安全防盗门,楼道里成了小广告的重灾区,那大爷看到就清理。可是小广告张贴得实在太多太频繁,贴来清去没完没了。2006年初,经过多年“持久战”的那大爷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出资在单元门口安装了信息板。有了这块板,有用的信息居民都能看得到,各类广告信息也不往楼道里贴了,楼道里一下子整洁了许多。2006年6月,单元要安装防盗门,每家要收69.07元。社区几次做工作,该单元32户居民仍有6户居民不愿意交费,因此安全门迟迟装不上。这事让那大爷知道了,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声明:“如果哪户想不通,这70元钱我掏了。”那大爷说到做到,还真拿出钱来替大家交上。闻讯,一些不愿意交钱的居民都感到不好意思,纷纷交了费,防盗门终于装上了。
虽说那大爷不富裕,可他心里始终装着社区里的低保户和特困户。过年过节时,他都主动找到社区要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前不久,在参加社区党员会议时他了解到目前社区在进行建设时存在资金困难,便回家拿出200元钱送到了社区,硬塞到社区王书记的手里说:“你们这是在为我们居民做事,这是一名老党员的一份心意,社区一定得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