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6日电 日前,记者从职介部门了解到,以往经常用在城市“白领”身上的“跳槽”一词有了新对象,一些农民工已经加入到“跳槽”行列。随着工作能力和知识的增长,农民工“跳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工作,远离粗活儿。
记者在抚顺街人才市场了解到,节前,很多餐馆企业、工厂开始出现“用工荒”。有的用人单位招聘农民工干装卸工、学徒工等,月薪加各种福利待遇近千元,但应聘者寥寥。据部分用工单位负责人透露,员工纷纷“跳槽”是他们急于招工的主要原因。“跳槽”后重新找到工作的肇东女孩小悦说,她3年前来哈打工,一直从事餐饮行业。她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所工作的饭店规模不够大,难有发展空间,所以“跳槽”继续“充电”。汽修工小于讲,他从小学徒干起,这次求职之前已在2家单位工作过。他表示,自己现在“有师傅的水平”,当学徒时每月只挣三四百元,此次求职报出月薪2000元的身价。
对于部分农民工“跳槽”的现象,为民免费就业中心的王主任说,以前,农民工进城务工因技能匮乏,找工作不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只能干一些装卸工、洗碗工、杂工等简单活儿或“粗活儿”。现在,“我要找份活儿”这种千篇一律的开场白逐渐被“我要做电焊工”、“我会缝纫”、“精修家电”等求职诉求替代。
据了解,随着工作经验增长,或是不断学习计算机、财会等知识,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掌握一种或多种专项技能,“跳槽”寻求新机遇、新发展,求职显示出明确的目的性。
业内人士提醒想要“跳槽”的农民工,选择“跳槽”前一定要有“硬本事”,同时还要考虑新环境、新人员和新业务带来的问题。否则,盲目“跳槽”必将产生不适应性和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