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大地回春 龙江第一村春节实录 12时 新村安静老村闹
2007-02-17 13:00: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天池 赵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7日电题:大地回春 龙江第一村春节实录 12时 新村安静老村闹

  实习记者 李天池/文 记者 赵海/摄

  时近中午,但记者所居住的兴十四村别墅新区却静的出奇,只有高悬的红灯笼、浆糊未干的春联、 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在暗示今天是农历新年。村民都到哪去了?

兴十四村 春节 新春祝词
新村的春联挂了起来

  兴十四人喜欢将兴十四村分为老区和新区。老区是整齐排列的砖瓦房,新区则是平地而起的红 顶白楼。火炕、灶台、年画......因为当初创业时有太多的回忆,很多老人舍不得离开,仍旧住在老区,不 愿和儿女们住在别墅新区。所以过节时,住在别墅的儿女们都要回“老家”过节。推门走进老区刘鹤亭老 人的家,呵!热闹。在哈尔滨居住的大儿子回来了,在大庆工作的二女儿也回来了,而在老人“跟前”的小儿子刘根芝也 早早地从别墅新区回到“家里”。一家人或围坐在炕上,闲话家常;或忙里忙外,烹肉择菜。每年这 个时候,作为兴十四第一代垦荒人的刘鹤亭老人,总有说不完的话。1957年,刘鹤亭在兴十四度过了第一个春节 。“土泥房外刮大风,土泥房里吹小风,点煤油灯,要一手拿火,一手挡风;家属来了,就在大通铺 上坚壁个‘墙’出来。有时孩子起夜回来,找不到原来睡觉的地方……”直到今天,老人提起那段日子仍不无 感慨地说:“那是真挤啊”。

  住的“窄吧”也就算了,吃的就更是“紧吧”——队里给每人三斤小麦,能碾成2斤白面, 大人舍不得吃,都给孩子们包饺子,大人们吃冻土豆、冻白菜、大饼子;“那时过不过年都一样 ,只是年前,洗洗破衣服,把自己尽量收拾得利索些。”窘困没有吓倒兴十四人,反而激发 了他们创业的斗志。

第一代垦荒人刘鹤亭老人三代同堂共进午餐

  1980年,刘鹤亭到兴十四村之后的第23个春节,一家人搬进了84平米的二层瓦房。那一年,小儿子刘根芝才10岁。27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情景,已住进了花园别墅的刘根芝说,“那时还是挺盼望过年的。虽说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新衣服、好吃的,对于小孩子来讲,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刘根芝说:“现在春节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好好放松一下,平时觉得自己像 被压着的弹簧。最重要的是,一年没见的哥哥、姐姐都从外地回家过年,平时大家都忙,也没时间通 个电话,现在大家都回来了,过年就是过个团圆。”交谈中,

兴十四村 春节 新春祝词
老村的鞭炮响起来了

  15岁的刘继仁和邻家的孩子从外面跑了进来,吵着要去放鞭炮。他是刘鹤亭的孙子,是兴十四 村的第三代人。此时,是2007年2月17日,距离农历丙戌年除夕还有不到12个小时,我们不仅要问:再 过十年,二十年,兴十四村的新年又会是什么样子?

  答案在兴十四人的生活里。

责任编辑: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