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1日电 “瑞雪兆丰年”在东北人心目中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吉祥话,由于东北大部分县市都以农业生产为主,今冬的大雪意味着来年雨水丰沛,意味着庄稼会有好收成。2007年的春节,一场久违了的大雪不期而至,让东北人再次重温冰雪的美丽,而这冰天雪地里的年味儿更是分外浓厚。
除夕贴春联讨个好彩头
除夕一大清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着贴春联了。在东北,贴春联有两个讲究,一是在中午12点之前必须贴完,意味着在来年家人勤勉,不落人后;二是贴春联的“糨子”(糨糊)必须是用自家面粉自家水打出来的,这样春联才能贴得牢固结实。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是一块儿贴春联,谁家的春联在门框上“坚持”的时间长,历经风吹雨打也不脱落,甚至能保持到来年春节,就证明这家一定有个巧媳妇。
东北人特别讲究彩头,从年夜饭的菜单上就可以看出个大概。人们可以不吃最爱吃的菜,却一定要吃有彩头的。一条大鱼必不可少,而且除夕当晚不能全部吃光,要剩下半条放在灶台上,大年初一接着吃,这叫连年有余;芹菜肉片同样不可缺,鲜嫩葱翠的芹菜不但爽口下饭,而且寓意勤勤恳恳;酱焖鸡爪也是保留菜目,除夕晚上啃鸡爪,明年就能有搂钱的耙子;饺子馅花样百出,韭菜馅象征长长久久,萝卜馅象征挣钱成摞。这些有彩头的菜人们百吃不腻,年年还会翻新噱头,比如今年就流行大年夜吃粽子,因为“粽”和“挣”谐音,寓意能挣大钱。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可劲走。”酝酿了一冬的激情到了大年初一才真正迸发出来。乡下的秧歌队乘车来到市里,跑旱船的、踩高跷的、舞龙舟的,全都打扮停当,盛装以备。沿着热闹的商业街道一路扭下去,不管走到哪家店门口,老板都会拿出准备好的红包笑脸相迎,扭秧歌的人满身是汗,看秧歌的人心里欢腾,大红大绿的服装让人耀目,滑稽热烈的表演好像把雪地都燃烧起来了。
春节期间,东北的气温一般在零下十几度左右,可这仍然挡不住人们出游的热情。逛冰灯是多年不变的传统。崔健有首歌叫《快在这雪地里撒点野》,在东北也有这样一个年俗,就是在雪地里打滚。说到打滚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黑龙江的龙王黑龙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她私自外出与凡人相恋,黑龙勃然大怒,因此降罪于村民,打算用瘟疫惩罚他们。善良的龙女托梦给自己的爱人,告诉他只要在初一的晚上在井沿边的雪地上打几个滚,就能躲过这场灾难。村民们依照龙女的办法,果然躲过了瘟疫,并且把这个习俗世代流传下来。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已经很少有水井了,在井沿边打滚似乎也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习俗。不过聪明的东北人懂得变通,用各种各样的雪上娱乐项目来替代。雪地摩托、狗拉爬犁、打雪仗……不管是什么游戏,只要你在雪地里玩儿得欢畅,笑得开心,百病都会远离,幸福和平安就会在新的一年里伴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