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发展慈善事业推动人际和谐
2007-02-25 10:45: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玉才 田怀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5日电 慈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应传承祖国慈善文化,调动、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切实改善人际关系,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蕴。救困扶危、助人为乐的精神凝结成光荣传统,也成为凝聚遍布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团结奋进的根脉。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出了诸多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环境的新举措,奠定了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慈善文化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慈善事业发展状况以及对各类弱势群体的救助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富裕程度的真实反映。随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家对慈善文化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度与日俱增,国民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也将显著提高。

  充分发扬慈善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充分利用多元化发展慈善事业典型经验的示范作用,努力把慈善事业的发展规模、救助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弘扬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精心设计各类载体,全力培育和大力宣传广施博爱、济困奉献的慈善精神,营造一个弘扬慈善文化、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充分发挥党与政府在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引导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公共财政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导向作用,对慈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用好、用足、用活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支持慈善事业永续发展的优惠政策,会为新时期的慈善事业大发展、快发展注入活力,增加发展动力。主管部门及各主流慈善机构要努力构建平等发展的平台,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合力支持各类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大力保护广大群众和慈善组织发展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筹办慈善事业,把个人义举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把单一、分散的慈善组织发展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强势慈善机构,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其救助各类弱势群体的功能。

  四是要发扬创新精神,谋划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扩大慈善事业发展的新领域。

  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结构、人文特点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需要采取新的思路对策去解决。比如筹资渠道、创办主体、帮扶对象、管理模式、社会参与等都需要着重研究并精心解决。特别是要变单一的政府投资、官办慈善机构的发展模式,为民办、社团组织自办、官办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五是进一步争取国际无偿援助,推助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世卫组织与援助国在教育、妇幼保健、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改善、残疾人康复、智障群体救助等领域,推出了很多无偿援助项目。我们应在熟悉规则、把握要领的前提下,按国际惯例和有关程序申报争取,并力求使更多的慈善组织获得支持与发展。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为从根本上改善各类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孙玉才为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秘书长;田怀艳为七台河市红十字儿童福利院院长)

责任编辑:孙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