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年货未入口先进垃圾箱 “年货垃圾”考问“传统过年”
2007-02-27 11:40:2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郭俊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过年的饭桌上鸡、鸭、鱼、肉、海鲜一样也不能少。  

  走亲访友送年货,包装一定要高档,这样才能壮门面。

 

  吃不完就倒掉,浪费严重。

  东北网2月27日电 生活方式变了,但忙年过年的方式却没有多大的变化,买年货、聚餐、大吃大喝依然是哈尔滨人主要的过年方式。据哈市环保部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哈市产生的生活垃圾比平时多出60%,达到5000多吨,年货垃圾中不乏还可以使用和食用的物品,传统的过年方式造成年货垃圾过多现象。

  年货垃圾乐了“破烂王”

  春节这几天,住在哈尔滨市白家堡捡破烂的陈老汉收获颇丰,他从除夕起便专捡年货,整包的腊味食品,整盒的点心,整瓶的罐头……每天都能捡到各类尚能食用的年货几大袋。

  住在南岗区沙曼小区的齐大妈说,这几天小辈们拎回家孝敬她的保健品里,拆出了一大堆纸盒、纸板、泡沫,这些厚厚大大的礼品在拆除外壳后,分量“缩水”了大半。齐大妈感叹说:“包装的那么漂亮,最后包装盒都扔掉,太可惜了,还不如简单点儿,来得实惠。”据悉,这些花不少钱买来的穿着精装“外衣”的年货,到了受礼一方的家里,却成了“鸡肋”,大多市民觉得麻烦,就直接扔到垃圾箱里了。收废品的小安徽告诉记者,春节这几天,他去各小区转一圈,能收到不少豪华礼品包装盒。这些礼盒纸板在废品回收站每公斤能卖8角钱左右。

  许多安徽来哈从事垃圾回收的民工春节期间都没回乡,他们说,春节里哈市市民都很奢侈,年货垃圾里能找到很多好东西,我们乘机赚上一把。

  老年人喜欢旧习俗年轻人不买账

  25日,家住哈市理工大学小区的周大爷心疼地将半箱橘子、两袋冻饺子扔到了门外,这已经是他春节期间第二次清理阳台和冰箱里的“过剩年货”了。

  周大爷家只有老两口,平日里都是吃点买点,可是过年不同了,老两口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忙年货。橘子、苹果、梨、橙子这些水果都成箱地买,刀鱼、排骨、羊肉片全部搞“批发”,老两口还提前包了1000个饺子,蒸了三大锅包子、馒头……但是这些精心准备的年货,儿孙们并不买账。放在阳台上的冻饺子很多都已经开化粘在了一起,专门为孙女买的糖葫芦孩子一共就吃了两个,更别说老两口精心烹制的鱼、肉、海鲜,大多也都成了倒掉的垃圾。周大爷对记者讲,过年期间想着两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孩子回家来,食品消耗肯定要大,但如今年轻人春节里还要搞些聚会,还要出去滑雪休闲,没在家里吃上几顿饭,小孙女更是嚷着吃肯德基、麦当劳,对奶奶的手艺不感兴趣。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年货未入口,先进垃圾箱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造成这种怪现象主要是由“三乱”造成的。一乱是乱购,周大爷就是典型的乱购者,水果成箱扛,鱼肉成袋进,不管需要不需要,更不论吃得完吃不完,先搬回家再说。二乱就是乱送,东北人豪爽“好脸儿”,走亲访友,谁不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串门拜年,谁不是大包提、小包拎;年长的、位高的及亲友多的,谁家的年货不堆得到处都是。三乱就是乱扔,年货多了,合口味的吃一半扔一半,不合口味的、低档的、一时用不上的,便一扔了之。

  过年应该“重聚轻消费”

  这两年老百姓的手头是宽裕了不少,但我们的生活水平还远未发展到把年货当“垃圾”的地步。俗话说,勤能致富,俭可持家,两者缺一不可。逢年过节情况是特殊一点,但还是应该量力而行,有多大肚子用多大碗,不要暴殄天物。南方的过年方式值得我们哈尔滨人反思。今年春节期间在广东过年的周女士介绍说,广州的过年方式很简单也很健康,大年除夕,一家人先围坐在一起“打边炉”(吃火锅),然后全家出去逛花市,买鲜花,初一走亲访友送给亲友和朋友一大束鲜花别有新意。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王金亮老师认为,一年到头,亲人朋友相聚无可厚非,但,聚并不一定要大吃大喝,送礼也应该适度,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过度的年货浪费。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