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包轻了
东北网3月1日电(实习生 李天池) 随着新学期开始,教育部门制定的一些列相关政策也即将开始执行,把这些政策归结为减负、免费、安全、公平四个关键词,让“四个关键词”和学生们一起轻装“上阵”。
减负:教育以学生为主
在刚召开的哈尔滨市2007年度教育行政工作会议上,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朱振德说:“关于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已经抓了好多年,实事求是地说,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今年,这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是否会有转变?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不落实的学校,校长直接受罚;严格规定到校、离校时间,学校不得组织学生集体在7点30分之前到校,小学下午4点30分放学,初中非毕业班下午5点30分放学;严格规定学生做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留作业,小学高年级作业不超过45分钟,初中非毕业年级不超过1小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实践环节,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以适应现代生活能力;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高中招生的的依据。
![]() |
牡丹江一学校的学生听到免除学杂费的消息后,高兴地跳了起来。
免费:为了农村的孩子
今春起,黑龙江省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省323.8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每人每年平均减负107元。据统计,仅实行全省县镇以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一项,一年就可减轻农村学生家庭负担3.48亿元;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省级财政负担30%,地方政府负担70%。
哈尔滨市教育部门明确表示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妥善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投入650万元资金,专项补助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特别关注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大政府投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确保每一名残疾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 |
哈尔滨千余台送子车拿到“身份证”已上道运营 |
安全:为学生的明天买单
2006年,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这些事故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给学生家庭带来不幸,也给全社会带来思考:学生们的明天谁来买单?
据了解,哈尔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将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强校园管理,排除安全隐患,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继续执行活动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对有住宿生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加强防火安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食品卫生安全等教育,并定期加强管理和检查;积极防范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学校都要制定各种应急预案,提高处理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此来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
新学期,学生们的安全应该是“开开心心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公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但城乡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校为经济利益划分班机等等一些做法,已经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为此,哈尔滨市制定了一些列的相关规定,确保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严禁教师课内不讲课外补课现象发生;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严禁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严禁采取任何形式的书面考试择优录取新生,不得办实验班、特长班和各种“奥班”;今后,哈尔滨市不再审批任何形式的转制学校,对已经批准转制的公办学校进行清理整顿;改造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用两年时间,在市区和县城基本消灭薄弱学校,使市区和县城所有学校达到区、县(市)一类学校以上标准,用三年时间,基本消除农村薄弱学校,使所有农村学校达到区、县(市)一类学校以上标准,新增的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薄弱学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