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年来,这对祖孙写下了一段感人的真情故事。
1991年,14岁的李晓宇担任班级学雷锋小组组长。他带领的学雷锋小组承担照顾孤寡老人朱绍珍的工作。那时,老人家住的是平房,李晓宇风雨无阻地每天到老人家为老人挑水、劈柴。一次,朱奶奶发烧,李晓宇知道后,连夜用自行车送朱奶奶到医院,一直守在床前端水送药。
从此,这份照顾老人的责任扎根在李晓宇的心中,形成一种习惯,并延伸到李晓宇此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1996年,李晓宇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他学习勤奋,第一学期就获得了奖学金。拿着奖学金,李晓宇到商店买了一盒“脑百金”,送给朱奶奶让老人补身体。
2000年7月,李晓宇大学毕业到道里区尚志派出所当了一名片警。他穿上警服的第一天就到朱奶奶家报到。李晓宇兴高采烈地对老人说“奶奶,我挣钱了。咱以后的日子会更好的。”
从那以后,每到休息日、节假日,李晓宇都会去看朱奶奶,给她买药和水果。后来老人搬入楼房,李晓宇也每周去她家干杂活,帮着买生活用品和药品。当初学校号召形成的很多互助组都解散了,而李晓宇的帮扶已持续了16年,并将一直帮扶下去。
2006年,朱奶奶的眼睛出现浑浊,患了白内障。李晓宇更加频繁地到老人家中“溜达”,干这干那。他还自己掏钱给朱奶奶买药,吃了一个疗程后,现在朱奶奶的一只眼睛能看清楚东西了。他看到效果后,又买了一个疗程的药,让朱奶奶继续吃。今年春节,李晓宇为老人送年货,并陪着老人贴对联、放鞭炮。元宵夜,李晓宇和老人一起煮元宵……
86岁的朱奶奶一提起李晓宇就有说不完的话,“我没有亲人。晓宇就是我的孙子,10多年一直照顾我。我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好事积德了,有个这么好的‘孙子’。”
□ 曲天宇 本报记者 王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