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半年学一年半的课 “补课”质量能否保证?
2007-03-09 12:06:2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景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9日电 8日,媒体刊发《半年要学一年半的课》一稿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就读者关心的诸多问题走访市、区两级教育部门时,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为何“五四学制”用“六三学制”教材?

  市教育局基础二处有关负责人:2002年9月,国家、省教育部门要求哈尔滨市选定“一区一县”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南岗区因基础教育领先,被批准在全市率先实施新课程实验。当时,哈尔滨市城区小学已普及小学5年、初中4年的“五四学制”,但国家指定待选的六七种版本的课改教材却全部为“六三学制”。经研究决定,在“五四学制”的课改实验学生中把“六三学制”课改教材推行到底,让学生在初一时完成全部的小学教学内容。去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才编制出“五四学制”课改教材(初中部),秋季开学后哈尔滨市城区初中一年级已开始普及应用。

  为何小学5年级下学期“补”6年级课程?

  市教育局基础二处相关负责人:去年,哈尔滨市城区初中普及“五四学制”课改教材,今年即将小学毕业的南岗区5年级小学生面临着继续使用“六三学制”课改教材还是选用“五四学制”教材的选择。选择前者,不会增加5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进程也行得通,但这批学生将比其他区的2007年小学毕业生少了一年学习初中课程的时间,在升学考试中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会让家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造成不稳定。同时,在南岗区跨区就读的学生要回户口所在地读初中,也无法适应其他区的教学内容。

  如选择第二套方案,即让这批学生到初中后和其他区学生一样学习人教版“五四学制”课改教材,把未完成的教学内容放在小学完成,则语文学科不存在知识衔接问题,数学学科需要补充40学时。这样,学生在小学的最后学习阶段要比平时紧张,但能够保证南岗区首批参加课改的小学生不出现知识遗漏,又与其他实行“五四学制”的城区学生在学习进度和教材使用上保持一致,有利于全市的教学指导和中考命题,确保中考竞争的公平、公正。

  “补课”是否影响到学生的作息时间?

  南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根据“补课”方案,5年级下学期的总课时保持不变,取消综合实践、校本和地方课程3项课改新科目,增加的42课时全部补习6年级数学知识。此外,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教学科目保持不变,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的“大课间”休息时间也不会改变。区教育局要求各校的到校、放学时间不得提前或延后,学生到校时间为早8时之前(周一升旗日除外),离校时间不得晚于16时30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为何“补课”方案不尽早实行?

  市教育局基础二处相关负责人:去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出“五四学制”课改教材,当时只有初中一年级上册,全部共8册教材(送审版)在去年10月通过邮件快递送达哈尔滨市教育主管部门。此时,今年即将小学毕业的南岗区5年级小学生使用的北师大版的“六三学制”课改教材的小学6年级部分还未出版,无法与新的“五四学制”课改教材初中部进行比对,确定“补课”内容和进度。今年1月初,小学6年级第十一册和第十二册全部出台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研究确定了“补课”方案,并在今年寒假期间对南岗区教师进行相应培训。

  “半年要学一年半的课”教学质量能否保证?

  市教育局基础二处相关负责人:南岗区有关专家几经梳理发现,课改教材的知识体系有前后渗透、重复出现的特点,5年级学生已学知识与6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很多重复之处。所以,“补课”不是按照6年级第十一册、第十二册教材进行逐章、逐节补习,要求学生“半年要学一年半课程”,而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他们没有学过的新知识,即数学部分的圆、百分数、比和比例等6年级教学内容重组、编排,进行教学。此外,语文部分不需要补习。

  据了解,这场“补课”风波涉及了南岗区60多所小学的1万多名五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学业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该如何完善补救措施?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