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2日电 哈尔滨市经过一年的整合,截至日前,按照“慈善超市”面积需在30平方米以上等多项要求,目前的125家“慈善超市”中已经整合了29家,按照规划,三年内,全市市区最后形成99个由街道办事处主持的合标准的“慈善超市”。
据了解,自2003年起,哈市提出了“一切为了困难群众,一切以满足困难群众需要”为工作目的,以“捐助活动经常化、募集主体民间化、参与捐助自愿化”为特征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三年来,全市市区共建立“慈善超市”125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170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7万人次。
据哈尔滨市民政局救济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现有的部分“慈善超市”普遍存在着规模太小的问题,很多由社区开办的“慈善超市”场地只在四五平方米大小,而且存在捐赠物品单一、供需脱节等问题。按照上级规定的慈善超市试行标准,“慈善超市”营业面积要超过30平方米以上,要有专门的贮藏间;有专用电话;有洗衣机、紫外线灯等设备,同时还要有必要的包装设备,货架等硬件条件。为此,民政部门对所属“慈善超市”进行了整合。
据介绍,今后哈市市区内的慈善超市都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将不够规模的小“慈善超市”变成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负责捐助物品的验收、登记、整理、打包到集中、清理、消毒、运输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和服务。到目前为止,哈市社会捐助接收工作已经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等四级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服务网络。
来自民政部门的消息说,整合后的29家“慈善超市”形成了多种模式各具特色,能使“慈善超市”走上自身造血的新路的发展方向。
据悉,目前,哈市共有99个街道办事处,到今年底,哈市还将对各社区达不到规模的“慈善超市”继续进行整合,整合面将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