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生长季热量少于往年 农业丰收面临暖冬考验
2007-03-14 14:26:29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4日电 13日,记者在省农委组织召开的主要农产品生产供求形势分析会上了解到,今年我省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仍将呈现“三增一降”的合理趋势,但气温较正常略低,生长季热量略少于以往,暖冬带来的负效应将对连续三年大丰收的局面产生影响。

  冬季降水偏多但不均衡

  据省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姜丽霞介绍,与历年同期相比,我省主要农业区2006年12月平均气温偏高1~3℃,2007年2月偏高1~8℃。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9mm,比历年偏多30%,但与历年同期相比,西部部分县市及牡丹江大部偏少1~6成,其他地区偏多1成到1倍。春季第一次测墒结果显示:松嫩平原中西部耕层土壤干旱,涝区主要集中在东部。

  预计今年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是:气温正常偏低,生长季热量略少于常年和去年,降水总体正常略多;4~5月及盛夏将发生阶段性低温,局部地区有冰雹、大风、暴雨、洪涝等突发性灾害发生;此外,我省大部分农业区出现暖冬气候,对病菌和害虫卵有利,也加大了今年农业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春播期西南部旱象严重

  据了解,目前齐齐哈尔、大庆地区和绥化大部分地区无积雪覆盖,不利于土壤保墒,加之预测春季降水量少于常年,因此春播期间我省部分农业区土壤将出现明显干旱,西南部地区更是旱象严重。4、5月气温偏低,春季降水偏少,且现在就出现了西旱东涝的迹象,这些均不利于小麦和大田作物适时播种。

  我省夏季气温正常,热量基本够用,但盛夏有明显低温时段,对作物生长不利,降水又主要集中在盛夏,短时洪涝灾害也会比较突出,初夏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旱情,对作物生长发育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秋季气温呈下降趋势,接近常年略高,降水正常,初霜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整体看来,气象条件对作物子粒灌浆及粮食增产有利。

  加强基础投入应变保产

  据省农委生产处杨玉明介绍,全省已经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77亿元,以提高抗旱能力。此外农村信用社春耕期可投放农业贷款150亿元,加上国家和省各项政策性补贴资金,今年全省春耕生产资金投入可达到289亿。目前,我省已储备种子54万吨,化肥225万吨,柴油12万吨。

  据初步统计,今年四大粮食作物总体仍呈“三增一降”的合理趋势发展,玉米可发展到5000万亩,增加550万亩,水稻可发展到3300万亩以上,增加200多万亩,小麦面积发展到400万亩,增加30万亩左右,大豆面积将降到5300万亩,减少600万亩左右。杨玉明表示:“今年极端性气候可能增多,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我们会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并认真防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