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涝洼塘变成米粮川 杜尔伯特江湾乡改造涝洼地使农民增收
2007-03-19 11:25:5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中军 于忠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9日电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湾乡用7年的时间将一个贫困乡变成了富裕乡,“旱改水”帮了大忙。该乡地处嫩江左岸,大部分耕地低洼易涝,2000年以前,耕地都是旱田。农民人均收入970元,经过几年的“旱改水”后,低洼地全部种上了水稻,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8000元。

  “到处涝洼塘,种地不打粮”是2000年以前这个乡农民中流行的顺口溜,当时,农民们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旱天地板结,雨天泛泥浆,十年九歉收。针对这一情况,江湾乡党委政府决定大兴水利,变害为利,实施旱田改水田工程。几年来,乡里先后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了2座提水泵站,修筑了40多公里长的灌溉引水渠,建设了228座桥闸,形成了完整的灌溉体系,水田从无到有,达到了7.5万亩。

  水田有了,技术推广也是关键。这个乡和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组织技术人员常年为稻农服务。他们还引进了松粳6号等水稻高产新品种,建成了1处稻种繁育基地。这个乡还积极推进水稻标准化生产,购进了水田插秧机278台,联合收割机64台,为了方便灌溉,整地都用高科技的激光整地仪找平,水稻从种到收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7%。

  这个乡还延伸了水稻产业链条,成立了2家水稻加工企业,注册了“江湾牌”富硒大米的商标,生产的大米通过了欧盟认证,被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这个乡还组织水稻种植大户成立了水稻合作社,发展了85名社员,派出专人到全国各地找销路,使江湾大米远销到了北京等地,成了受全国消费者欢迎的紧俏货。

  政府的扶持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种水稻的热情。水稻种植大户陈克,是个土专家,通过种水稻,几年的工夫就盖起了大瓦房,买回来了拖拉机。水稻种植给这个乡的农民带来了好日子,今年春节前后,仅这个乡的江湾村一个村,就买回来10多台家庭轿车。去年,全乡水田收入达到了6413万元,一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乡。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