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2日电 题:哈尔滨市香坊区李清珍用爱心构筑人生最后的驿站
|
11年前,李清珍从逊克军马场医院调到了哈市香坊区民众旅社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中,李清珍发现身边许多老人病后瘫痪在床,得不到细心照顾,她毅然决定办一个集养老、康复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公寓。
精心护理耄耋老人
来到李清珍的民众老年公寓,走廊上、院子里都很安静,没有老人走动的身影,因为这个老年公寓里的34位老人都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为老人们洗脸擦身、喂饭、量体温、测血压……是54岁的李清珍和9名服务员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
97岁的全韵是老年公寓里年龄最大的老人。7年前,全韵老人身体极度衰弱,其女儿认为老人“没多少日子了”,就把老人送到了民众老年公寓。当时,老人骨瘦如柴,仅50多斤。
生命无价,李清珍不想让老人就这样走了。李清珍每天把鸡蛋糕、粥等装进注射器里喂老人。怕老人营养不良,她还用骨头炖青菜,然后把青菜弄成小碎块,放在注射器里喂给老人。李清珍担心老人一次消化不了太多食物,便一天分四次喂老人,最晚的一顿是晚上10点。此外,李清珍每天还要给老人擦洗身体,每隔两个小时为老人翻一次身,一天量两次体温,测一次血压……
这位被认为“没多少日子了”的老人在这里一住就是7年。全韵老人现在胖了很多,脸色也红润了。
五百日夜唤醒植物人
老年公寓的走廊上挂满了锦旗,这些都是老人的家属送来的。其中一面写着“尊老爱老,真情可见”的锦旗,是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植物人阎彩芬的儿子送来的。
2000年,阎彩芬得了脑溢血,抢救过来后成了植物人。阎彩芬的儿子没有时间整日照顾老人,就想把母亲送到老年公寓,可是没有一家老年公寓肯接收阎彩芬。几经周折,阎彩芬住进了民众老年公寓。
李清珍每天除了照料阎彩芬的日常生活外,还经常坐在老人床前和她“唠嗑”,给她念书。2003年,奇迹出现了——这个被医生称为“不可能醒来”的老人苏醒了。虽然还不能说话,但已有了意识,而且可以按照李清珍说的“摸鼻子”、“眨眼睛”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一次,李清珍给阎彩芬喂完饭后,阎彩芬看着李清珍点了点头,嘴唇动了动,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李清珍明白,那是阎彩芬在感谢她。5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照料,李清珍没说过一声苦,也没因为劳累而哭过一次,但这一刻,她流下了眼泪。还有什么比这一刻更幸福的事情呢!
后来,阎彩芬最终因脑溢血再次发作逝世。她的儿子对李清珍千恩万谢,说他能看到醒过来的母亲已经很满足了。
做老人的贴心闺女
老年公寓里有很多因病而脾气暴躁的老人,骂服务员、薅头发、掐人,李清珍总怀着一颗爱心和耐心对待他们。“金娘”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老人,她在家里的时候曾换过20多个保姆,没一个能伺候得了她的。2001年,“金娘”被老伴送进了民众老年公寓。刚住进来时,她总说丢东西了,打骂服务员,还总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李清珍告诉服务员老人因为有病,心情不好,要理解她。李清珍经常来到老人房里,和老人谈心,像哄小孩儿一样地哄“金娘”,给她剪头发、修指甲。
一次,“金娘”便秘,几天都排不出便来,憋得肚子疼。李清珍就用筷子给她一点点地抠粪便……“金娘”被感动了,脾气变得和气了许多,还亲切地叫李清珍“闺女”。
李清珍说,老人们如果是朴实的土地,她和服务员们就是辛勤耕作的种田人,勤快是种,爱心是肥,老人的微笑与开心就是收获的果实。
“老人们的身子弱,照顾老人一定不能马虎。”李清珍要求服务员每隔两小时就给老人翻一次身,每天给老人擦一次身。她常对服务员们说,我们苦点累点都没什么,但一定要给老人勤翻身,勤洗澡。在这个养老院里,10年来没有一位老人长褥疮。
李清珍将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融入了老年公寓,丈夫退休后也来到老年公寓帮她。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她还把70多岁的婆婆也接到老年公寓来住。
10年过去了,李清珍们成了老年公寓里老人们知冷知热的贴心闺女,她们的微笑成为老人们的止疼药、宽心丸,她们的爱心为老人们构建了人生最后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