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工地林深雪厚难以逃脱 记者探访“苦力魔窟”
2007-03-22 10:32: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张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2日电 近日,黑龙江晨报记者赴伊春市乌伊岭区桔源林场前进施业区119林班采伐点,亲眼看到了“苦力魔窟”的恶劣环境。

  19日,记者在乌伊岭区公安局的配合下,驱车赶往“苦力魔窟”受害者工作过的桔源林场采伐点。从乌伊岭区到桔源林场12公里,路程比较平坦,而到采伐点剩下的60多公里则是山路。车辆行驶过程中,途经4个村庄,据公安局副局长王林海介绍,这4个村归属于黑河市逊克县宝山乡,但林场的林木归乌伊岭区所有。逃离“魔窟”的几位受害人基本都是到宝山乡派出所报的案。

  一路上记者看到,由于积雪覆盖,已看不出沙石路的原貌,路两边则是或高或矮的“雪墙”。所谓“雪墙”,就是清雪时将雪堆到公路两旁,就像在公路两边筑了两道墙一样。远处的农田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

  王林海告诉记者,他们得知此事后,经核实,在桔源林场前进施业区119林班一木材生产作业点确有一名叫徐彦超的工头,当时仍有人在林场干活,但具体人数不详。于是,他们立即组成14人的专案组,制定了营救受害者方案。当时考虑到路面有积雪,民警们随车带了铁锨,遇到路上雪大的地方,就下车清雪。王局长说,当车开到距采伐点最近的一个村庄时,路面的积雪太深了,最深处达到3米多,车辆根本无法继续前行。于是,专案组原地待命,区里派了一台铲车赶来铲雪。经过连续24个小时的清雪,终于清出一条3米宽的雪道。14日,专案组才得以上山抓捕徐彦超。

  沿着弯曲的公路,经过近4个小时的跋涉,车辆终于行驶到乌伊岭林业局前进施业区119林班。放眼望去,公路两旁尽是望不穿的林海。林海里树木以粗细不一的桦树居多,树与树之间只有一米多远。车辆顺着一条坑洼不平的小路,驶进了林区。行驶了一段山路后,记者远远地看到前方有一块“绿”,车辆驶近时才发现,这是在一片空旷地上,建起的一个绿色塑料大棚。

  王林海告诉记者,专案组14日晚来到这里时,塑料大棚的烟囱还冒着烟。当时民警们迅速将大棚围住,当场将工头徐彦超和参与殴打受害者的李顺、李兆国抓获,解救了尚在此处没有逃出的受害者。走进大棚里,受害者讲述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在记者脑海中涌现出来。

  整个塑料大棚面积近60平方米,约有3米高,用胳膊粗细的原木支撑着,地面坑坑洼洼很不平整,大棚里弥漫着一股酸臭的味道。门两旁是木头搭的简易床铺,上面胡乱堆放着辨不清原色的被褥。大棚中间有一个大铁炉子,用来取暖和做饭。炉子上面接了一根满是铁锈的烟囱,一直延伸到门口。在铁炉子上方,塑料大棚有一个1米见方的大窟窿。民警说,当初抓捕徐彦超时,这个大窟窿就已经有了。在烟囱经过的地方,大棚也被烫出许多小窟窿,外面的寒风顺着这些大大小小的窟窿,呼呼地刮进大棚里。

  在离铁炉子不远处的一个木头架子上放着面板和菜墩,在面板上的大塑料盆里,还有五、六个吃剩的馒头。面板旁边有一个小水缸,里面的水已经冻成冰。在水缸旁边的地上,有一根大拇指粗的黑色胶皮管子,还有几根胳膊粗细的木棒。据民警介绍,这些东西就是徐彦超等人用来打人的工具。

  记者在塑料大棚里呆了不到半个小时,手脚就已经冻得麻木。据王林海介绍,受害者在这里被迫干了3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吃的是馒头,喝的是雪水,不仅要挨冻,还要忍受徐彦超等人责骂和毒打。

  走出大棚,四周的树木都是一样的,无论哪个方向都一眼望不到边,简直像一个“天然监狱”,如果不是有警察在身边,真会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

  踏着近一尺厚的积雪,记者在民警的带领下,来到了离塑料大棚不远处受害者们曾经干活的地方。在这片林地上,只剩下许多粗细不一的树桩,地面上零星散落着树木的枝杈。王林海告诉记者,锯手将够规格的树木伐倒后,按要求将树截成段。工人则用斧子等工具将树的枝杈劈掉,然后再由其他工人将处理完的原木抬到车上。在王局长的讲述中,记者仿佛看到这些受害者正在弯着腰劈树杈,看到受害者正吃力地往货车上抬着原木。

  据王林海局长介绍,如果是不熟悉地形或不熟悉林区环境的人,在这里很难走出去。并且在去采伐点之前,这些受害者就已经身无分文了,逃生过程中吃住都会成问题。人为的看管和恶劣自然环境的制约,使受害者很难逃出“魔窟”。

 

责任编辑: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