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现场。
前来植树的市民。
夕阳红老人在植树。
王承旺 摄
东北网4月2日电 “清明”不仅是祭扫的时节,也是反思感怀的时节。1日,由生活报与哈市殡葬管理所、黑龙江省乾坤园公墓共同倡导开展的“植树祭故人”活动伴着初春小雨正式启动。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名祭扫者,在哈尔滨皇山公墓亲手植下了寄托希望的“忆故树”,将对故人无尽的思念寄托在青松翠柏中。用没有烟熏火燎的方式,迎接清明节的到来。
种下一个心愿
9时30分许,“文明祭扫过清明”的通勤车如约来到了皇山公墓。在一片开阔地上,参加“植树祭故人”活动的100名读者开始挖坑、填土、浇水,亲手植下松柏树,祭奠故人。
50岁的市民李南一直默不作声地植着树。她一个人将一棵一米多高的松树移进树坑,填满土后,提着一桶水给树浇水。植过树后,在寄语留言牌上写上“爱你的人”几个字。然后,默默地注视着这棵树和那块寄语留言牌。从她的寄语中,记者似乎听到了她内心的话语。李南告诉记者,丈夫去世多年,但是自己对丈夫的爱还在。希望栽种的这棵松树能够承载着自己对他的思念和牵挂,希望亲手栽种的这棵松树常青,她对丈夫的情感永存。
10岁男孩体验文明祭扫
于女士去年就参加了本报组织的“植树祭故人”活动,今年得知本报又一次组织读者参与时,便早早地报名参加该活动。同时,当在哈尔滨师范附小读四年级的儿子得知有“植树祭故人”的活动后,也央求着母亲带他同往。
在栽种现场,于女士领着儿子填土、浇水。但是她的儿子一定要自己完成栽种任务。于是,他独自一人打水、浇灌、培土。他兴奋地说:“我来这里是要祭奠自己的姥姥。我不知道祭扫都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但是我讨厌烧纸。而且老师讲过,植树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所以我喜欢植树。植下的树还能够伴着我一起成长,就好像姥姥看着我一天天长大一样。这次植树对我是意义非凡的,所以一点也不觉得累。”植树过后,小家伙还央求着妈妈和他在树前合影留念。
老人带头“植树祭故人”
70岁的范迎春老人在女儿杨晓民的搀扶下也赶来参加这次“植树祭故人”活动。范迎春说:“其实,一直就想用一种文明的方式来替代烧纸祭扫,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没能找到更好、更合适的方式。知道生活报要举办‘植树祭故人’活动后,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觉得有必要参加。”杨晓民告诉记者:“母亲知道生活报要开展这项植树祭故人活动后,一定要我替她报名,起初我们也担心她的身体受不了,但是她非常坚决,一定要参加,所以只能带她来了。”范迎春说,自己这么大把年纪了,世上的事已经看懂了许多。烧纸根本就是给别人看的,除了污染环境外,别的什么用都没有。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能够给儿女们留下些什么,但如果连生存的环境都没有给他们留下,那她这个做母亲的岂不是太自私了吗?她希望将这样的活动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都告别烧纸祭奠的民俗。
昔日“忆故树”如今正丰茂
郝国利和陶晔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植树祭故人”活动了。同样带着对故人的缅怀之情,他们夫妻二人一同植下了一棵松柏树。
据郝国利介绍,他的岳父、岳母均是老林业工作者,在七八年前相继去世。老人生前就曾对他们说过,等两人去世后,种棵树来祭奠他们。看到生活报推出“文明祭扫过清明”活动中有“植树祭故人”一项,夫妻俩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陶晔说,去年他们栽种了一棵树,刚才他们找到了那棵寄予他们对已故老人思念的树。郝国利站在这棵树前说:“那时,这棵树还不足一人高,现在不但长高了,而且枝叶更茂盛了,生命力更强了。”
省城劲吹文明祭扫新风
昔日,每逢“祭日”期间,冰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是烧纸的景象,不仅对哈尔滨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也给市容市貌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与建设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极不相称。从3月末至清明节前后,哈市7个墓区及殡仪馆会迎来祭扫高峰。据哈市殡葬管理部门统计,今年清明节期间,哈市将有70万至100万市民参加清明祭扫。
哈市殡葬管理所所长潘成植介绍,过去,每逢“祭日”,一些居民居住地纸钱烧得漫天飞。不仅环境污染的程度令人忧虑,因为烧纸钱引发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更为城市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现在不同了,随着政府行为的介入,尤其是文明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许多人摈除了旧有的祭祀方式,用现代文明的祭祀方式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应该说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更多人接受文明祭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摈弃烧纸旧俗,改为更文明的祭扫方式。哈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景瀚表示,生活报和哈市殡葬管理所连续多年举办“文明祭扫过清明”系列活动,已经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从今年的“植树祭故人”活动可以看出,如今参加这样活动的人数在增多。
郭景瀚说,今年清明节文明祭扫程度总体情况好于去年,有60%到70%的人可以接受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的方式,文明祭祀成果得以巩固扩大,文明祭祀活动深入推进。但破除封建迷信,告别陋习,文明祭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市民文明祭祀的自觉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明祭祀的方式还需要创新和完善,祭祀文化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类似的文明祭扫活动还应该继续进行下去,深入到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