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1日电 记者从10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省新机场建设和运行管理研讨会上获悉,5年内,我省将建漠河、鸡西、伊春、大庆4个支线机场。到“十一五”末,我省的机场数量将达到9个。到2020年,我省13个地市都将有自己的机场。 5年建4个新机场
据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车进军介绍,根据民航总局规划,5年内将建的4个支线机场中,伊春机场、鸡西机场、大庆机场的立项已批复;伊春、大庆两个机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待批;鸡西机场初步设计即将完成,预计上半年开工建设;漠河机场已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已过半。
据漠河机场建设公司总经理姜蒙红介绍,漠河县位于我国最北部,除冬季的冰雪资源外,还有罕见的“北极光”,去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漠河地处林海深处,主要依靠铁路与外界相连,坐火车到省城哈尔滨要近30个小时,交通非常不便。为此,我省将漠河机场列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据悉,漠河机场位于漠河县城西南9公里处,占地面积158.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38亿元。漠河机场预计于2008年建成通航,届时将开辟漠河至哈尔滨及周边城市的航线。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省的13个地市都将有自己的机场。
新机场建设应从简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世清说,由于小机场并非民航的赢利主体,因此普遍存在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状况。目前我省现有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5个民航机场,除哈尔滨机场年吞吐量达到300万人次外,其余4个机场的航空业务量都很少。
高世清认为,小机场要想摆脱困境,首先应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要互相攀比。机场初期建设应尽量从简。国外的小型机场建设都比较简单,但服务与安全保障却达到国际标准。这样做,降低了机场的运营成本,同时也稳固了客源。
“由直接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也是小型机场行业经营的一种有益尝试。”高世清建议,小型机场建成后,公安、消防等保障部门可以移交给地方政府,空管移交给中央,水、电、煤气、通讯等服务性部门可以委托专业的公司来经营。而机场则要逐步摆脱具体的生产经营事务,主要承担机场总体规划、服务与运行效率监管、航线开发等职责。总之,做好航空主营业务将是小机场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