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3日电题:建设生态省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生态省一个宏伟的目标
21世纪初,在前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后有经济高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资源日趋短缺的现实逼迫,生态省和生态省建设这两个概念在我国被提了出来,并被付诸实施。
2000年11月20日,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黑龙江省成为继海南和吉林之后国家第三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在深入调研学习海南、吉林生态省建设经验后,结合省情,黑龙江省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生态省规划大纲》,并在这个大纲的基础上编制了更加细化的《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大纲》和《纲要》为黑龙江省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省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经过20年奋斗,到2020年,黑龙江省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和国际同类型地区先进水平。60%的县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80%的大中城市建成生态园林城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把黑龙江省建成以绿色产业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强省,进而达到自然和谐,地绿天蓝、物质丰富、生态文明,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总体目标的如期实现,《纲要》将生态省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2001至2005年为启动阶段,2006至2015年为推进阶段,2016至2020年为完善阶段。
生态省建设已初见成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之间,黑龙江省的生态省建设已度过了启动阶段,并于去年进入了推进阶段。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使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数据表明,到2006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由2000年的41.9%提高到目前的43.6%。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由2000年133个增加到177个,面积由2000年的332.95万公顷增加到545.9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由8%增加到11.5%。“三化”草原、水土流失耕地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
其次,环境保护工作明显加强,促进了黑龙江省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增施有机肥,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推广各种生物肥料及生物农药,积极开展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预防,全省化肥施用强度及农药使用强度已分别控制在150公斤/公顷和3公斤/公顷左右;全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有14大类,281个品种,占全国绿色食品总数的17%,居全国之首;农用残膜回收率全省平均达到88%以上;堆肥处理率达85%。
最后,在污染防治方面,到2004年,年度平均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1.5%,新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业烟尘、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3%、93%和72.14%。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14%和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