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6日电 深夜,一辆奔驰车正在路上行驶,被守在路口的几位执法人员拦下检查,随后,车和司机被带走……连日来,在哈尔滨市市区内的重点街路上,经常能看到一些交警、交通和城管人员设卡,盘查过往机动车辆。
从3月29日开始,哈市有史以来最大一次针对“无路权车”的围剿打响了。
当晚21时,联合执法人员在火车站周边设卡,对站前出租车出、入口及停车场车辆逐一排查。共查获黑A44773、黑A38226等挪用牌照车辆和黑M77295、吉H83281等共63台“问题车”,全部予以扣留。其中,“无路权车”16台。
4月11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共清查75000台(次)机动车,扣留无路权车辆320台。发言人称,这些成果只是初战告捷,专项行动将不断推向深入,一直持续到6月末。
4月的冰城,春意渐浓。而一场围剿“无路权车”的风暴正越刮越猛!
道路上的“害群之马”
什么是“无路权车”?哈尔滨市政法委相关人士解释,“无路权车”是指那些盗抢、走私、报废、拼装、挪用号牌和无手续的车辆。
据哈尔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统计,全市150处电子自动抓拍系统在对闯红灯机动车进行检索过程中,有4%的违法车辆与机动车登记系统不符,达1万辆左右。这些车辆都是挪用或套牌。“无路权车”的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沉疴和难点。开这些车的人随意闯红灯、酒后驾车、下道行驶、争道抢行,他们不怕电子眼抓拍,是马路上的“害群之马”,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专家说,“无路权车”有几害:一是违章肇事后无法追查。2006年11月18日,哈肇路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肇事车辆当场逃逸,经查,此车为挪用号牌车辆。案件至今未破,受害人家属不断上访。交通肇事逃逸案因肇事车辆使用假牌、套牌难以侦破。
二是安全系数低。许多车辆都是报废或改装车,极易发生事故。2006年11月21日,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双城周家镇送子车坠桥事件,事后追查肇事车辆,属“无路权车”辆,已经5年没有进行安检,制动系统严重不合格。
三是逃避税费。合法车辆每年要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而“无路权车”逃避税费。以出租为例,目前哈市有1/4的出租车是套牌车,每年逃税费达5000万以上。
哪些人驾驶“无路权车”
省交警总队一位相关人员分析说,哈市存在大量“无路权车”的原因有多方面:有政府机关、权力部门违法违规借用警车牌照的;有非法营利的套牌出租车;还有一些报废车、走私车甚至是盗抢车,个别人利用关系披上合法外衣的;一些执法人员利用权力和关系弄到手的“无路权车”也不在少数。
有媒体曾经报道,哈市一位车主去某市交通局办事,发现门口停着与自己车牌同号的轿车,他马上报了警。然而,就在交警要拖走这辆车时,从楼里走出该局的工作人员,说这辆车是他的。显然,这位工作人员套用了别人的车牌。
许多”无路权车“经常停放在一些“实权单位”的大门前。市民王先生说,他亲眼看见平房区某派出所门前停着两台挂同样牌照的吉普车。某公安分局的一位民警私下向记者透露,自己的几个同事长年开着挪用牌照车上下班。
许多市民反映,一些城管、交通部门执法人员开的执法车也多数没有牌照,通常挂着“城管执法”或“交通征费”之类的牌子。有关部门对机动车车牌制作和发放有着严格的限定,但一些“有背景”的人却能从非正常渠道弄到车牌。
为何“无路权车”久治难除
托关系,找人说情,使一些执法人员在面对违规车辆时显得力不从心。某交警大队的一位民警说,自己执勤8年多的时间,抓住各种“无路权车”至少有30多辆,但真正处理的没有几辆。“无路权车”有了“保护伞”,自然不怕交警查。
“对于来自执法部门的‘无路权车’就更难查处。自己的刀难削自己的把,熟人不能查,不熟的人一提也都知道,查了就得罪人。即使拉下脸动真格的,领导一个电话还得放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警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财政经费不足,前些年一些执法部门把部分罚没车、走私车变身成为办案执法车辆。对这些公开的“无路权车”,有关部门更是无法整治。
记者曾乘坐过一辆出租车,车辆从表面上看不出问题。计价器、营运证、行车执照甚至是报警器一应俱全。司机说,他受雇于某某交警,车是套牌车,老板嘱咐他只管开车,如果被人查到,马上给他打电话。
在交通管治中,个别公务人员、执法者的徇私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导致社会上“无路权车”泛滥。因此,此次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哈市纪委直接领导,工作重点内容直接指向交管部门和一些行政执法机关,严查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及执法不严等不良行为。
市民热盼常年抓不松劲
专项行动开展近半个月来,哈市市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事故发生率同比有所下降,闯红灯、压线等违章行为也大大减少。
不过,在强大的威慑力面前,一些“无路权车”主并没有真心悔改,接受处罚,而只是暂时收敛,将车停放起来躲避风头。还有一些人与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开车时走背街小巷,躲避检查。
某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被领导口头通知:最近一段时间就不要开车出去了,等这阵“风”过去了再说,不然后果自负。
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的生意最近突然火起来。知情人说,因为某执法部门的许多车不敢再上路了,只好来这里租车用,一直用到整治行动结束。
对这些看到的、听到的现象,许多市民有些担心。他们呼吁,整治行动应该坚持不懈,制度化、长期化,而不是一阵风。
哈市交警支队宣传处的一位处长对记者说,查处“无路权车”的行动几乎每年都要搞一次。今年开展的这次整顿行动规格高,多部门联合作战,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在整顿行动开始之前,已经向全市市民发出公告。动员会上,支队的领导班子向民警承诺,决不打一个说情电话。对于查扣的走私车辆,交警部门将移交海关部门处理;对于查扣的盗抢车辆,交警部门将移交公安刑侦部门处理;对于查扣的报废、拼装车辆,交警部门将统一集中报废;对于查扣的挪用号牌车辆,交警部门进行罚款1000元处罚、收缴挪用牌照。交警部门还采取发动群众、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奖励举报制度等措施。
有关人士建议:要想根除黑车存在土壤,应实行责任倒查制。对被查扣的“无路权车”,深入追究车辆、牌照的来源,给责任人罚款、公开曝光或是党纪政纪处罚,以儆效尤。
专家观点省党校法学部一位教授说:从现实的角度讲,政法系统的确存在着大量无路权办案执法车辆,在特殊的条件下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政府应考虑给他们添置设备,或通过上缴然后拍卖等合法的方式使这些车辆身份合法化。
律师观点无路权不是一个法律术语,只是执法部门在工作中的一种习惯性的提法。这样的车辆都涉及到违法犯罪问题,仅用无路权来涵盖,是把它的性质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