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9日电 鸡西煤炭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80%降到30%,“非煤比”创下我省四大煤城之最,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迅速成长
今年1月,投资1.8亿元的珍宝岛药业中草药提纯制剂项目,在鸡西市鸡冠医药食品工业园区投产。该项目年可生产中草药提纯制剂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6000万元。绿色项目落户煤城鸡西,这在从前不可想象。
过去,鸡西靠煤吃饭,“一枝独秀”。如今,遍食“五谷杂粮”,“百花齐放”。煤炭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80%降到30%,非煤比创下我省四大煤城之最。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新生和成长,预示着鸡西经济结构迎来和煦朝阳。
鸡西长期集中发展单一资源型产业。结果,地方财力空虚,产业结构畸形,城建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堆积如山。
“现在煤价上涨,但我们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市委书记邱玉泉说。发展接续产业与发展替代产业组合搭配,鸡西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道路上迈出大步。
在“新”上下功夫,向“深”要效益,做精煤化工。随着60万吨焦炉项目竣工投产,鸡东乐贤焦化公司微利和严重污染成为历史。炼焦过程中排放的煤气,经过第一道提炼焦油,每年至少能拣回8000多万元的产值。第二道提取苯系列产品,产值达2400万元。“呼”出的煤气发电,每年省下2000多万元电费,产出的碳化硅纯利可达8000多万元。已建成年产40万吨的型煤生产线,利润可达4000万元。滴道矸石电厂、佳源集团、杏花洗煤厂等一批煤炭深加工企业脱颖而出,煤化工成为地方经济又一脊梁。
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循环链越拉越长。鸡西永丰新型建材公司、矿业集团矸石热电厂等多家企业,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出路面砖、空心砖、护坡石等10多种产品。2005年,鸡西市56户循环型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现产值4.25亿元,纳税4469万元。在政府减免返还税收政策的强力刺激下,截至目前,“绿色企业”又猛增10户。
对俄贸易红红火火。2006年,鸡西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亿美元,3年来年均增长34.1%。最近又开通了至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的我省首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重点建设以建材、服装、机械、食品等为主的地方产品出口产业群,抢占乌苏里斯克万阳建材大市场、粮食批发中心、果菜批发市场和哈巴亚洲商贸城等俄方市场。
农业实施战略升级。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642.5万亩,88种通过认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3.3亿元,比2002年增长85.8%。瞄准“肉山”、“奶海”,大力调整重金投入。2006年农业总产值比2002年增长84%,其中,畜牧业产值达24亿元,比2002年增长150%,占农业总产值的40%。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比2002年增长81%。到2010年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基础最好、技术最全、品质最优的600万亩优质绿色水稻产业带项目,日前已全面启动。
鸡西以大界江、大界湖为“卖点”,叫响旅游品牌,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3.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45%和135%。
2006年,鸡西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5亿元,比2003年增长119.8%,是同期GDP增幅的3倍。逐步构建起煤炭主导产业与接续和替代产业相衔接的产业格局,鸡西走上了多元产业共放异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