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7日电 一路向北,离开漠河县城约90公里后,踏访团驱车来到“神州北极”——北极村。北极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当年的大兴安岭火灾,北极村幸免于难,但很多巴掌大小的火烧木被大风吹到了村里,天空飘落的是炭灰。
烧毁松树的地方长出白桦
沿加漠公路前行,一排排自然生长的白桦林间不断隐现着火烧木的痕迹。在一处山岭上,记者看到高大的樟子松和落叶松密集分布的森林,走入林间发现,雪还有尺把深,有时一脚踏上去竟会陷没了膝盖,林间的空气新鲜,俨然是森林浴的最佳场所。
在林间穿行不到500米,一个个树墩出现在皑皑白雪覆盖下的林中,这些大树墩表皮还留着火烧炭化的伤疤。经打听才知道,这里也是历次火灾的过火地,当年烧死落叶松的地方长出了白桦林。
当地一位林业工人告诉记者,当年发生火灾的地方,如果烧没了落叶松和樟子松,栽种松树很难成活,就自然再生出白桦和杨树。
在金沟林场,守山的老林工们告诉记者,当年的大火烧到沟子一侧的东山便停住了,沟西的山林是原生态的森林。沟的西北面是一片苍松翠柏,尤如活力正盛的青年,而东南面则是白多绿少,尤如须发花白的老人。
从漠河县城出城口的零公里开始,沿途道口均有巡护人员守护山林。从加漠公路528公里到568公里,通往林区的道路被封死,“封山戒严”的大字十分醒目。
北极村人讲大火
来到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北极村,记者在大森林的氧吧中吸足了清新空气。爬上边防哨所瞭望塔,记者发现异国一侧森林浓密,而北极村附近的山林则是松桦交错的疏淡景象。一位村民说,对岸的山林是原始森林,而北极村一侧近居民区,山上已是次生林和再生林。
记者来到一户居民家中做客。主人告诉记者,大兴安岭发生大火时,这里虽然离火区很远,但已经是浓烟密布了,甚至可以看到天边的火光,白天的光线和阴雪天差不多,一些居民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撤离。一位旅店的女老板讲述了当年看到的情景:“站在露天里时间长了,身上就会落一层黑灰,那些是被风吹过来的过火区的灰烬,甚至一些巴掌大的火烧木残枝都被带了过来。”
防范胜于救灾
在漠河乡政府,记者遇到了一位正在分析区域防火情况的负责人。他说,当年大火给北极村的居民上了一课,这些年村民一年四季也不敢在室外动火。居民家的煤柴也没有乱堆乱放的现象,不久以后这里就要通上国电了,预防居民区火灾的任务也随之加剧。现在进入林区防火期,这个乡正组织居民召开防火宣传大会,给大家提醒。
这位负责人说,北极村要依靠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现在,北极村有“北极光节”、“夏至节”和汽车拉力赛。每年活动期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聚集于此。大量游客并不都知道区情,每年都会有室外抽烟等问题出现,仅仅靠罚款或拘留是不能治本的,所以在这方面要落实一个有效的联动宣传措施。
北极村人开始种树
清晨,记者结束了对中国最北村的拜访,离去时看到一些妇女早早地起来,正在给一些新植的小松树挖存水池。“大兴安岭都是树,砍上几辈子也不用栽的观念落伍了。我们现在每年都有组织地在做村落绿化,让家乡的山更美、树更绿。”居民们说,他们的住宅都是乡里出钱美化装修的,环境这么好,大家的心劲儿也齐了。“大家现在都知道一个道理,森林是这里的宝贝,搞旅游离不开它,多一棵大树的作用比多一垛柴火更长远。”
这里的人已经从生活的变化中理解了环境的重要,并真心参与营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这也是灾难和20年磨炼对人的最好改变。
四月的大兴安岭部分山坡还是白雪皑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