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火发地小树已成林
2007-04-27 15:18:5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同 于鸿斌 侯文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7日电 在距离漠河县城西林吉至古莲公路11公里路北200米处,是大兴安岭地区古莲林场的施业区,这里的路边立着一块兴安岩,上面用猩红的油漆镌刻着:五六火灾起火点。4月的大兴安岭,阴坡的积雪还闪着耀眼的白光,阳坡的林地除了白桦林、绿松树,当年着火的稀疏林地却泛着黑色。当地的向导告诉记者,那是大火过后留下的黑灰,如今成林的树木是大火过后20年间的再生林和重新栽植的。

  踏寻火烧木

  白桦和松树是大兴安岭的当家树种。20年前的春天,就是从古莲林场燃起罕见大火。20年后的春天,当年被大火吞噬的林地,有的已经长出了胳膊粗细的白桦林,有的种上了高两三米的落叶松,林地间稀疏的灌木已经高可没人。站在高岗上,还能发现几棵鹤立鸡群的樟子松,高近10米,胸径也超过40厘米,当地人说这是当年大火中的幸存者。

  穿过路边积满尘土的灌木,踏着阴坡深达尺余的积雪,记者走进了这片不能藏人的人工林。一个巨大的树桩上落满了松针,这是一根黑黢黢的木炭桩,是当年大火留下的火烧木。林地深处,火烧木的残骸渐渐多了起来。记者简单丈量了一下,当年的火烧木直径,细的也将近30厘米,粗的达到了150厘米以上。古莲林场的一位老伐木工告诉记者,白桦树径达到18厘米至少需要60年,落叶松达到30厘米需要100年以上。

送行

  亲历者说火

  当地人不愿提起当年的大火:那火太吓人了,天都烧红了,河边石头上的青苔都烧着了,火龙眨眼间就蹿上20多米高的松树尖。那火声跟老虎、母狼、熊瞎子叫一样,一声声直戳骨头缝!记者还了解到,当年的起火点古莲和河湾两处火源,本来明火已经控制住了,却因为没能在起风前清理干净,死灰复燃导致了这场特大火灾。

  回忆起20年前的大火,当年开消防车的苏林海,一脸的凝重。1987年5月6日,24岁的苏林海早早地来到了单位。到单位不久,他便接到了指令:古莲林场出现火情,扑火队员已经奋战了一夜,需要送饮水上山。苏林海当时并没有想到问题有多么严重,他和战友迅速前往古莲方向送水,抵达灭火地点时,已是8时30分许。“火看上去并不大,中午的时候就已经被控制住了。16时许,我们往回赶,走到距离县城6公里时,突然刮起了大风,那时我们的心里就有些担心,但是根本没有想到一场震惊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灾就这么发生了。”接近19时,在公安消防大队等待指令的苏林海等人,突然接到了通知:到加油站待命,是一级战斗待命。县区加油站的后身是一个弹药库,苏林海等人已经隐约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加油站并无火情,但到达指令地点不到10分钟,他们又接到了新的命令:贮木场出现火情需要支援。当他们到达贮木场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储存了30万立方米的贮木场,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车窗仿佛都要被烤化了。”苏林海驾驶的消防车,很快就被卷入火舌中,眼前都是浓烟,已经辨不出方向,他们打水扑火时,水龙头里喷出的都是蒸腾的雾气。

  防火重于山

  不论是漠河县城西林吉,还是古莲林场古莲煤矿,城镇容貌都非常整洁,街道上最醒目的就是防火标语:森林防火千秋业,生态安全万代兴。一点星星火,可毁万顷林。在古莲林区的踏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到这些标语已经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

  每年3月15日到7月15日是春季防火期,9月15日至11月15日是秋季防火期。不论是在这长达半年的防火期,还是其他日子里,在露天地,包括街道上绝对看不到吸烟的人。在户外吸烟,对林区的人意味着砸了自己的饭碗。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同志说,对于户外吸烟的人还规定了“五个一律”:防火期在野外吸烟者,非公职人员一律处以经济重罚;公职人员一律开除公职;在场不加以制止的领导干部一律撤职;野外吸烟引起山火的,无论成灾与否一律法办;未批准在野外弄火者,一律依法严惩。进山防火检查更是非常严格,记者乘坐的公安车辆也必须规规矩矩地接受护林防火人员的问询。与此同时,值得欣喜的是,因为发现了露天煤矿,古莲正逐步从“柈子城”走向“煤炭城”,原先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道路两旁堆积如山的柈子已经变成了院落角小垛的引火柴。

  离开古莲林场的时候,质朴热情的当地人送出记者很远还在招手,直到消失在茫茫林海的夜幕里。惨痛的记忆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或许这些大火的亲历者看不到小树长到参天大树,可他们的子孙一定会享受到绿阴。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