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建设者郝军:34年木材情
2007-05-08 21:33:45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同 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8日电 “大火前,一车木材能装11根;现在,同样一车,最多能装100多根。10年前,木材小头也要12厘米、长两三米的才称得上可用之材;现在,小头够6厘米、长80厘米就算能用之材了。”在号称亚洲第一大的塔河林业局盘古贮木场干了34年的老林业郝军,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

  废弃林场留下五米深锯末

  离开阿木尔林业局,沿加漠公路继续前行,大兴安岭阴坡厚厚的积雪伴着湿冷的空气模糊了车窗的视线,踏访团经过“中国北极第一门”,进入了塔河县樟岭林业局的施业区。“三年前樟岭林场就不砍木头了。”司机的话,在已经废弃的林场场部得到了验证,这是一处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空地,其中,原来贮木场的位置已经看不到像其他贮木场一样堆积如山的木材,令人过目不忘的是深达五米的锯末子,面积达到数百平方米,真实地记录着当年林场的辉煌。

  老林业郝军说,山上的树木,分为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和幼龄林四大类,成熟林不采伐,就变成了过熟林,过熟林的显著特征就是已经出现了烂芯,再不伐,就会风折或者慢慢死去。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这四种林木中,只有成熟林和过熟林可以采伐。以盘中经营林场为例,林地面积31160公顷,森林总蓄积量229万立方米,成过熟林蓄积16万立方米,按生产任务3.2万立方米,不出5年,可伐林就将采伐一空。

  记者了解到,如今有的林场已经开始采伐近熟林,还有的林区过熟林和成熟林砍光后,为了完成任务量,已经开始向幼中林下手。

  34年前见过一米半粗树

  盘古贮木场始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30.7公顷,场区直接使用面积28.5公顷,设计年吞吐量32万立方米,最大库容量24万立方米。

  50岁的郝军,从17岁起就当起了林业工人。1974年12月到盘古贮木场,干的第一份活是“赶楞”,也就是贮木场“卸、造、选、归、装”五个工种中最累的活,那时候的樟子松,一般的选材都在60厘米粗,最粗的樟子松粗达150厘米。第二份活是“锯手”,这是一份要求心到、手到和眼到的活,那时候,碰到的木头很多都是标板溜直的松木,后来这样的木头已经很少见。

  灾后三年一年产量赶五年

  谈起贮木场最辉煌的日子,当属当年大火之后抢运火烧木的三年时间。那时候,砍伐量不封顶,不管有多大量,只要被火烧过,不论大小粗细,一律砍掉,一年的木材生产量赶上了平时的5年,最多的一年贮木场生产量达到46万立方米,吞吐能力只有32万立方米的亚洲第一大贮木场根本放不下,有的木头就堆放在公路边,还有的堆在火车道旁,更多的是火烧木被就地放倒之后,随意丢弃在林间。

  和菜多了一样,木头多了价格自然非常便宜,南方一些挑剔的木材老客甚至用极低的价格将一等材按等外材的价格买走了。

  可伐林少了一年只干仨月活

  树木成材周期一般需要60年,20年前集中砍伐火烧木的结果就是,如今可伐之林逐年减少。记者了解到,盘古贮木场当初设计了6条传输带,按一条带一年能够选出6万立方米木头计算,一年的产量可达36万立方米,如今的实际情况却是4条带一年只干了10万平方米,原因何在?可伐可用的树木越来越少,使得采伐指标逐年减少。

  采伐木材是一个季节性要求非常强的工作,一般要在冬季进行,贮木场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贮木的繁忙季节。但在当年大火之后抢运火烧木的三年里,贮木场9月份就开始生产,第二年的4月末才停产,生产时间长达7个月。现在,每年的11月20日投产就算早的,3月中旬停产,这期间还包括春节长假,以及长假前10天的忙年不干活和长假后10天的出工不出活,生产期不到4个月。

  当初抢运火烧木时,贮木场材垛高达17米,记者眼前的材垛只有七八米的样子。当初提出了向蓝天要场地的豪言壮语,如今贮木场的气势虽然巍峨,装运木头的繁忙却早已随着木材量的锐减不复当年。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