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每年数百条街路翻浆 相近纬度城市冰城翻浆路最多最严重
2007-05-11 15:08:48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1日电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的奥丽娅·苏达科娃,10年前嫁到哈尔滨,家住南岗区宣西小区,工作在松北太阳岛。“五一”长假过后一上班,奥丽娅每天都要从家早走30分钟,原因就是路上堵得厉害。“哈尔滨的路很差,同一条路,每年春天都像酥饼一样露馅,于是每年都在重复修。”

  据哈市城管道桥部门统计,去年3月初至3月22日,181条道路、14400平方米路面发生翻浆。2005年,市区300多条街路、共有2.3万平方米路面发生翻浆。2003年,市区有420余条路出现了翻浆、破损,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近5年来,哈市每年均有数百条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翻浆。今年春季,哈市道路翻浆现象更为严重。据统计,自今年3月31日到4月5日,哈市道路翻浆已由80条增加到136条,翻浆面积由1.8万平方米增加到5万多平方米。

  而去年的3月8日,大连市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翻浆路病害,约有163条市内道路出现翻浆,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沈阳、长春每年的翻浆路也只有二三十条。由此不难看出,冰城市内翻浆路的面积已居相近纬度城市之首。

  哈尔滨的道赶不上小镇的

  日前,记者因为回访当年的大兴安岭“五·六大火”事件而走遍了漠河、塔河、加格达奇这样的区县级城镇。这些小城市的纬度比哈尔滨高,4月末的同期温度还要比哈尔滨低10摄氏度左右,冬季的最低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50摄氏度左右,但你不论是走在灾后重建已近20年的漠河县城,还是图强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街路的整洁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阿木尔林业局局址,当地供职于消防部门的康力曾对记者说,这些街路都是上世纪90年代修的,质量很过硬。“当时修道时,几乎是挖地三尺,填埋的砂石、灰料足有1米深,而且使用了大量强度很高的水泥。”

  塔河县城的街路要比漠河的差一些,但记者在该县中央大街等街路一路走来,翻浆这样的寒地街路病害依然十分少见。当地公关部门的老雷自豪地跟记者说:“哈尔滨,我也经常去,塔河别的和哈尔滨比不了,但春天这个季节,街里的路况指定比哈尔滨强。”

  和这些小城里的街路相比,从加格达奇一直延伸到漠河北极村的近600公里的加漠公路,是一条典型的寒地柏油公路。记者一路走来,尽管个别地段也出现了裂缝,但由于养路工及时用沥青修补,路面总体上还是十分平整的。

  俄罗斯的路也比冰城好

  曾生活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的人,对哈尔滨的春季路况同样不敢恭维。家住南岗区宣西小区的奥丽娅说,她的家乡哈巴罗夫斯克市城市很大,街路也很多。一到春天,筑路工也会对到了大修年限的街路重铺沥青,但这些路并没有像哈尔滨这样,出现了很多大坑和大包才修理,而且也从没看到过一条路今年修一次明年再修一次的重复做法。

  曾经在俄罗斯工作了10年的哈尔滨市民刘先生也深有感触地表示,当年在俄罗斯搞边贸,因此经常开车从共青城跑到哈巴罗夫斯克和海参崴,公路不是很宽,但路况特别好。不论春夏,从未因为道路翻浆而耽搁行程。在一些砂石路上,春天尤其是雨后,低洼路段成了烂泥塘的现象也存在。不过,不论像哈巴罗夫斯克这样的远东第一城,还是夏列这样的小镇,街路谈不上像中山路那么宽敞,但出现翻浆的现象绝对是个案,不会像哈尔滨这样,春天看不到翻浆路反倒不正常,夏季不大张旗鼓地处处封道修路也不太正常。

  多年来翻浆路有增无减

  目前,哈尔滨市区有道路2043条,近5年来,每年均有数百条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翻浆。面对翻浆,市政道桥部门像农民种地一样,春天一到,马上进入修补期。年复一年,路还是那些路,翻浆却有增无减。“春季翻浆了,夏季忙开修,秋季抢工期,冬季路太滑……”哈市司机吉光荣对哈尔滨的路况这样总结着。

  道路翻浆,本来多发在砂石路时代,柏油路何以出现这么大面积的翻浆,吉先生等许多司机给出了哈尔滨的道路“脸皮薄”的答案。脸皮薄,说白了就是偷工减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此,主管部门无奈地表示,缺钱。据了解,近10年哈市累计投入2.8亿元对翻浆、破损的道路进行简单的维修和养护,平均一年投入2800万元,市政府投入800万元,各区自筹2000万元。而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哈市现有街路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米,按照建设部的有关标准,一类街路每平方米道路维修养护费为5.82元,二三类街路稍低于这一标准,由此不难算出,哈市每年需投入养护资金约1个亿。

  道路标准低是翻浆的主因

  哈尔滨道路总是翻浆,除了维修资金投入不足、道路超期服役失修、小马路扛大货车以外,冰城的主管部门总在老生常谈地重复着“天灾说”。日前,城管道桥部门负责人就曾向媒体表示,哈尔滨冬夏两季的温差达到60多摄氏度,春季道路翻浆的基本原因是春季路面表层开始反复融化,含水量增大,而深层还在冰冻,水分无法下渗,使得路面基础强度降低。经车辆反复碾轧,路面出现碎裂、脱皮、翻浆,待到春融结束后,道路翻浆现象会自然消失。

  哈市建委负责城建的相关专家总结出了翻浆路的病根:道路结构标准低是道路翻浆的主要原因。道路不止一次出现翻浆,与道路建设标准和服役年限有直接关系。这些道路建设标准比较低,沥青混凝土面层下部为白灰土基础,易受水害。加之70~80%的道路建于1996年以前,按建设部有关规定,城市道路投入使用8年后应进行大修,而这些道路中许多都在“超期服役”。

  这位专家中肯地表示,哈市道路结构主要为两种形式,1996年以前修建的,基本是白灰土基础,再加6厘米、5厘米两层沥青混凝土面层。这种结构面层破损后,水容易侵入基础造成翻浆。而哈市地处高寒地区,冬季极易造成面层冻裂。针对这一问题,从1996年、1997年开始,哈市提高道路建设标准,在白灰土基础上增加20厘米半刚性不透水的三灰碎石基础,面层增加4厘米热稳定性和抗冻裂性较好的改性沥青混凝土,使道路结构达到73厘米。在提高道路强度的同时,解决了路基受水害的问题。

  目前,哈市尚志大街、经纬街、田地街、东西大直街、学府路、新阳路等新建改造的主干道路,基本上杜绝了翻浆,原因就是道路“皮厚了”,抗轧了,也抗水泡了。

  重载车分流势在必行

  哈市建委负责城建的这名专家还表示,2000年哈市有机动车辆16万台,2005年已经发展到26万台,不仅数量增长快,而且载重车的吨位也从5吨、10吨发展到了如今的60吨。超载会使道路损耗成几何倍数增加。根据有关资料,车辆轴载质量超过标准轴载质量的一倍时,车辆行驶沥青路面一次,相当于标准车辆行驶256次。

  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我国公路路面的设计荷载为单轴双轮荷载10吨,公路若按这个荷载承载,在理论上,公路的使用寿命接近设计年限。但若车辆作用于路面的实际荷载超过路面的设计荷载,一条使用年限为15年的公路,一般只能使用8年左右。

  再有,部分街路路面出现下沉,是由于施工时回填不实引起的。正常街路修复、建设施工过程中,需经过回填、捍沙、碾轧、铺路面等多道程序,而后修建的马葫芦多是局部挖掘,修复道路时无法使用碾轧机,所以路基很难填实,容易导致下沉,甚至带动附近路基下沉,形成大坑。

  针对道路翻浆问题,哈工大交通学院专家分析后也表示,目前,哈市市政排水管网覆盖率不足70%,且有非常多的老化管网和过细管网急需改造,这样,不论是春天积雪融化,还是雨季排水不畅,都会将路面泡坏。同时,占道洗车、占道经营的鱼贩等,将废水随意倾倒在路面上,也加速了已产生裂缝的沥青路面的损坏。

  根治翻浆路,除了要使道路结构标准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外,专家也表示,道路翻浆不是城管一家之过,保证道路不翻浆,也并非城管一家之能,正确使用道路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哈市早已建成了绕城高速路,但一些过境的重载车为省过路费仍然穿城而过,交警部门也存在以罚代管的弊端。如果市政、交通、交警等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各司其职,也会为城市道路的少翻浆做出成绩。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