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车辆厂文化宫易名引发质疑 历史建筑咋降档了
2007-05-17 15:23:1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7日电 “车辆厂文化宫见证了哈埠百年历史,它是这座城市的一个坐标,现在易名为一个区的文化宫,真是画蛇添足、不伦不类。”16日,记者连续接到哈市市民电话,他们纷纷表示:道里区政府将车辆厂文化宫易名为道里区文化宫,实属糊涂之举,人为削弱了城市历史建筑的文化品位。

  市级咋降为了区级

  “我家不住在道里,如果没有啥特殊原因,我也不会跑到道里区文化宫去参观,如果不了解历史,以后谁会想到道里区文化宫还承载着一段城市百年前的舶来文化信息?”黑龙江大学历史系的李教授,对车辆厂文化宫易名一事非常不解。李教授说,车辆厂文化宫这个名字已经叫了这么多年,本身就是这座城市的一个“老字号”,甚至已是这座城市历史的一个文化代码,根本没有必要改名,不能因为小家子气,就将市级的保护建筑变成了区级的。

  “道里区文化宫,咋听咋不顺耳。”在某区文体局工作的赵先生说,铁路部门将车辆厂移交给了道里区,移交的只是产权和管理权,谁也没有给该区改名的权利。从文化角度讲,作为一栋已经被市民广泛接受的历史建筑名称,车辆厂文化宫是哈尔滨市的财富,道里区投资千余万修旧如旧是件好事,但剥夺这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取而代之以道里私属的名字,就是篡改历史,并人为让历史文化的信息含量缩水。

  改名不能太随便

  家住道外区二十道街的李先生是位收藏爱好者,他说,一个收藏者如果在名家的字画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不但会严重削弱字画的价值,也会让自己在字画以后的流传中成为笑柄。“给车辆厂文化宫起小名,就是在一件收藏品上涂鸦,叫中东文化宫都比叫道里区文化宫有品位,道外区在修复道台府的时候,也没有叫道外区关道公园,而是遵照历史叫哈尔滨关道公园,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名字,不能随随便便地改,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关龙教授说,前几年哈市曾把奋斗路恢复为果戈里大街,把大庆路改名为三大动力路,都有让人信服的原因。名号文化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不可能长期不变,但改名时必须慎重,必须改出意义来。斯大林公园也曾进行过改名,有关部门就发出了新名征集公告,让市民广泛参与。不管是街名、地名还是建筑名,都要体现地域风情,具有丰富含义,应考虑到休闲、旅游和纪念方面的功能。

  文化降档是种悲哀

  历史学家李兴盛称车辆厂文化宫易名为道里文化宫是一种文化降档,有指鹿为马之嫌。李老说,车辆厂文化宫这座处于江边的老建筑,始建于1901年,与中东铁路密切相关,在中东铁路时期曾是一个豪华舞厅,专门为俄国高级技术人员提供跳舞、唱歌等休闲娱乐服务,移交中国后才安装了排椅,改建成了剧场,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车辆厂文化宫这个名字,显然还带着历史的注解,但换成了道里区文化宫就让人糊涂了。一个区的文化宫,与承载城市历史的标志性建筑,怎么也不会划上等号。

  “看着一个个大篇幅报道,我的心里真是很不舒服,属于这个城市的历史符号,被我们丢掉的还少吗,为什么就不吸取教训呢?”李兴盛说,在城市建设中,总有一些人对历史文化、规章制度、民情民意等视而不见,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办事,不但把好事办夹生了,也给城市留下了各种缺憾,这其实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一座一类保护建筑被一个不理智的易名遮盖了价值,即便是在内部设置了专门的历史文物陈列室,能带给人的感受也会大打折扣。称其为道里区文化宫,后面一定也会加上原车辆厂文化宫的注解,这种麻烦无非是在争一个浅薄的名份。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