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8日电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网吧似乎已经成了娱乐场所的代名词。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流、学习工具,具有信息量大,传播空间广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和优越性,休闲娱乐只是其功能之一。
记者调查:上网者多为娱乐、聊天
近日,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的部分网吧。目前,哈尔滨市的网吧多集中在高校、社区周围。由于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因此,大部分网吧的上座率相对较高。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一些高校附近的网吧上午8时至中午11时上座率偏低;下午13时后上网人员逐渐增加;晚17时后各网吧的上座率基本达到90%以上,有的网吧甚至满员。到了周六、周日,一些网吧还会出现排队等待上网的情况。某些社区周围的网吧,白天的上座率大都在50%左右,晚间还会更高一些。
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网吧大都在执行着这样一条规定:拒绝未成年人进入。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网吧中的上网者主要是青年人,他们上网的目的大都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为主,只有极少数人上网是为获取信息,利用网络学习。
14日上午10时,在香坊区某拥有约60台电脑的网吧里,上座率达到了50%以上,其中,20岁左右的年轻人约占80%。上网者们大都在打网络游戏,还有一些人边看电影边聊天。记者在网吧里走了一圈看到,仅有两人正在网页上查找资料。记者上前询问其中一人得知,该女士正在网上查找就业的相关信息。
记者观察到,网吧内男性打游戏的居多,女性则多在聊天。网吧的电脑桌面多为网络游戏、QQ聊天、电影、歌曲等项目的图标,而供学习使用的一些相关软件则没有安装,U盘也无法正常使用。
众说纷纭:网吧应是学和玩的地方
在某大学任教的刘女士说,网吧的存在、发展,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网络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但是,现在的一些网吧大都成了学生们的娱乐场所。作为学生,应该正确利用网络,作为网吧的经营者,最好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学习的氛围。
在校大学生小林说,她平时到网吧上网主要是和远在外地的朋友聊天,这比打电话便宜很多。一般只有到准备考试需要时,才会去网吧查找些资料。
正在找工作的于先生说,他每天都要到网吧上网,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遇到适合的职位,用e-mail发个简历过去就行了,省时又省力,但就是大多网吧没有光驱、打印、扫描等服务,有些不方便。
在某网络公司工作的刘先生说,网吧本来就是学和玩都可以的地方嘛。只是在网吧玩儿的时候,主观上要把握好一个“度”,要有节制。
他山之石:外地如何管理网吧
据悉,新闻出版总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规定从2007年4月15日起,国内各网络游戏企业需在原有网络游戏中开发防沉迷系统,以限制玩家的游戏时间。
在北京,一种全新的“学习型”网吧正在兴起,走进这样的网吧里,你看到的不是各种网络游戏的厮杀,也不是传统网吧那样乌烟瘴气,这里除了部分电脑外,你会发现,四周的书架上布满了各类学习书籍,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学习的氛围包围着你。年轻人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利用电脑中的学习软件温习、预习功课。
在美国,大多数网吧的设施比较完备,网吧的服务区还做了细分,如游戏、上网、电脑维修、打印、刻录、扫描等。这些网吧更多是与咖啡店结合在一起的,还有的是在快餐店、百货商店、机场、火车站、酒吧、大学里的店中店。
委员建议:相关部门应引导网吧
记者采访中,看到一份政协委员建议:市政协委员夏元君建议说,网吧不应该只是一个娱乐场所,相关部门应该从宏观上对网吧业的经营发展方向给以引导。通过立法、宣传等方式引导网吧经营者和上网者改变对网络的狭隘认识,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将网吧进行游戏区、上网区、学习区等服务区域的细分,同时改善经营环境,让网络更好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