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8日电 “今年道路翻浆了,城管维修了;第二年道路又翻浆了,于是再维修……如果哈尔滨在道路建成之初,就能像当初施工时的‘工程公告’一样,也立上一块牌子,上面写明这条路是什么时间什么施工队修的,养护管理单位是哪家,责任人是谁,将偷工减料的施工者和对路养护不够的责任人公示……”面对总也修不完的翻浆路,市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给个让人看到希望的说法。
路修完了要公示
开春以来,每一个冰城的百姓都或多或少地亲身体会着道路翻浆带来的不便。17日下了一天的雨,让道路翻浆处变成了水面下的马路陷阱……
哈尔滨的地势高低不平,建设之初,就填了1.2~1.8米不等的回填土,这些土如果被修作路基必须分层夯实,20厘米为一层,浇水碾轧,修路时还要检测路基密度。接下来,由黄土、石膏、沙子、白灰以及大石头、中石头、小石头组成的机配砂石也要逐层夯实,并严格按照标准,逐层试压。市民王先生说,路一坏,百姓就埋怨,其实政府作为给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是个掏钱和监管的人,修路的是各个工程队,建议政府部门在道路新修之后,把这些施工队也公示在路边。
对管护道路者进行约束
“道路修成了,从建设方面交到管理部门,不能是简单的管理权的交接,还要把道路修建者全部工程款的相当部分作为道路质量保证金,一并交到道路管理和养护者手中。”市民刘先生表示,哈尔滨道路建管交接的模式需要创新,建设部门不能只顾着多修路,管理部门也不能不怕开水烫,反正只有一毛钱干不出一块钱的维修活。
道路后天养护是保证甚至延长道路使用年限的重要环节,如果相关部门管不好道路,养护责任人不能及时地按标准进行日常养护,政府就要用有效的制度对其约束。哈理工大学肖利哲教授这样建议。
路翻浆了要及时修
市民老陈建议说,道路在设计、建设、管理之间千万要衔接好,修路要与配套工程同步,不能今天修好了道,明天才想起电缆还没铺好。
如果道路翻浆了,在道路基础未能全部融化之前简易维修十分必要,但不能在路中央切出了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大坑之后,任凭车来车往地颠簸,也不见及时修复,一定会加剧路人的逆反心理,因此,路翻浆,如何及时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事规划设计的罗先生建议说,对翻浆路的修复周期越短,给百姓带来的不便越小;反之,修复的时间越长,百姓的反响就会愈发强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一旦到了翻浆路的施工适宜期,就应该责无旁贷地24小时全天候修复,而且要在给车辆通行影响降到最小的夜晚抢工修复,尤其是一些对百姓出行影响较大的翻浆路,如果是小修小补,完成整个修补过程不应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