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1日电 为解决市民反响强烈的不文明施工、不及时回填“晾沟”、修复后路面下沉、“马路拉锁”等问题,2006年初,哈尔滨市成立了挖掘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办公室(简称“挖掘办”)。两年来,“挖掘办”把各家管线施工单位申报上来的1936条(段)道路挖掘计划,经合并调整,挖掘道路数量减少至844条(段)。
近年来,随着哈市经济发展,供热、供水、通讯、交通信号、燃气等单位为了各自发展需要,纷纷挖掘道路铺设、更换管线。由于道路挖掘规划不合理,缺乏监管,导致同一路段被挖开敷设完一种管线,刚回填不久,又要敷设另一种管线,道路又被挖开,严重影响了车辆和市民的出行,城市形象也大打折扣,百姓对此意见很大。
2004年,哈市道里区尚志大街因集中供热工程和市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先后两次被挖开;道外区北环路也因供水、集中供热工程和沿江污水截流工程,相继把道路挖开敷设管线。像这样,一条道路多家单位相继开挖敷设管线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还存在修复后路面下沉、开挖时间过长、不及时回填“晾沟”等问题。
由于以前很多单位施工前并未经过严格审批,施工后也无人监管,道路频繁开挖,严重影响了车辆和市民的出行,且使道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无奈之下,2006年初,由哈市城管、公安、交通、规划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的“挖掘办”应运而生。
据“挖掘办”工作人员杨秀英介绍,“挖掘办”采取联席审批制度,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进行专项管理,对需要挖掘的路段进行合理规划、审批。对年初没有报批挖掘计划的路段,原则上不允许开挖;开挖的沟槽宽度不得少于70厘米,避免以往因沟槽太窄碾压机械无法施工,导致回填不实的问题;而且,他们将对开挖的道路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文明施工,避免开挖路段超时限施工和完工后不及时回填的“晾沟”现象。
杨秀英说,目前,哈市共有城市道路2403条。虽然她们把道路开挖的数量和次数减少了近一半,但2006年仍有333条(段)道路被挖开。2006年,有16家单位申请开挖道路铺设管线,申请开挖道路647条(段),经合并调整、自行撤销后,最终挖掘道路333条(段)。在经纬街地下管网铺设过程中,将燃气、供排水、供热、交通信号、移动和元申广电6家管线,整合为同一时间挖掘施工;在尚志大街地下管线施工中,移动、联通、铁通3条管线采取了一槽多线分层铺设工艺,同槽开挖铺设,减少了挖道次数。
今年,各单位共申请挖掘道路1289条(段),经合并调整,今年计划开挖道路511条(段)。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虽然“挖掘办”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哈市每年开挖道路仍太多,市民仍感觉城市道路处处“开膛破肚”。希望有关部门能更科学更合理决策,减少挖掘数量和频率,兑现不开挖承诺,塑造哈尔滨良好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