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东北网5月22日电 公交、公园、公厕……这些市政设施名字前面的一个“公”字,彰显了“公益性”特征。对一个城市来说,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进而言之,决定着大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黑龙江省大中城市公用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市民居住舒适度明显提高;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有待改进提高。
齐牡佳——100%哈尔滨——70%
公园开放,进一步扩展城市的休闲功能,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在这方面,省内许多城市已经走在了哈尔滨市前面——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的城市公园100%免除门票。哈尔滨市、区属的23个公园中,除儿童公园、动物园、兆麟公园、欧亚之窗等7家收门票外,其余16家免费开放,占总数的70%。虽然业内人士反复强调,每个城市在公园开放问题上各有具体困难,但我省一些地市在经济情况欠佳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为市民休闲“埋单”的做法,毕竟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龙沙公园是齐齐哈尔市民引以为荣的城市标志,这个东北三省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免票三年来,给市民带来福利是巨大的。
五月的双休日,龙沙公园里桃花绽放,劳动湖上鸥鸟翔集。游人多了,游玩的、休闲的、锻炼的、甚至“打穿”(取道公园走捷径)的。市民刘先生对记者说,以往去父母家要绕公园半圈,现在从公园里走,近便多了。一早坐车从富裕县赶来的田娟娟,带着女儿、亲戚,打算在公园里玩上大半天。据了解,从附近郊县来此“春游”的游客占三成。
齐齐哈尔市建设局绿化办主任孙志斌说:“龙沙公园开放困难很多,动物园区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动物园区无法封闭,只好一并开放,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开放的动物园区饲养、管理成本增加了不少,这又加大了财政开支。”虽然如此,免票带来了市民的笑脸,城市管理者认为很值得。
2006年2月牡丹江市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和市区的其他几座公园一起免票开放,人民公园保洁员人数增加了3倍。“但是,全年800万人次游园,相当于每个牡丹江市民每年逛了两三次人民公园,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牡丹江市园林处公园管理科科长张云山说。
兆麟公园:尚无免费开放“时间表”
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哈尔滨市民人均占有绿地面积为7.01平方米,在全国大城市中位居下游。公园免票开放,能让市民更有效利用绿地面积。
杭州市著名的西湖景区免票、长春市除了动植物园外全部免票、武汉市绝大多数公园免费,包括历史悠久的黄鹤楼公园、成都市90%以上的公园免费。哈尔滨市公园70%的开放率在省会级城市中也位居下游。
七年前,哈尔滨市建国公园免票开放,在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又相继开放了香坊公园、清滨公园、太平公园、靖宇公园等,给市民带来了以前无法想像的福利,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在此背景下,前两年有关兆麟公园免票的猜测并不突兀。兆麟公园作为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园和中国冰灯发源地,曾一度在是否免票、围墙是不是要拆掉等问题上承载着哈尔滨人的热切关注。
据说,哈尔滨市不是没有免费开放兆麟公园的想法,相关部门还对开放后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测算、制定了开放方案等。2005年夏、2006年春,媒体曾先后两次预告兆麟公园免费开放的信息,附近居民翘首以待,但随后开放计划搁浅,收费依旧。
记者向哈尔滨市有关部门“打探”有关兆麟公园是否开放情况,得到的是“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答复。
有关人士分析,冰灯游园会以及前期准备和后期清理期间,无法免费开放;公园水面较大,游人过多会发生意外;同时,免票不利于古树名木、历史建筑以及李兆麟将军墓的保护。另外,据有关人士透露,“上级领导不支持”也是无法开放的主要原因。
儿童公园:创收与公益冲突
地处居民区的儿童公园,持老年证免票入园的游客成为儿童公园的主要人群,儿童公园名不副实地成为“老年公园”。
公园副主任宋满说:“我们上一些儿童游乐设施时总是遭到老人们的反对,老人们喜欢安静,但不上游乐项目我们公园无法生存啊。”老人的需求与儿童的兴趣点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宋满说:“我们既要照顾老的,又要关照小的,很难。”
园里规定有行走能力的孩子门票1元,1.4米以上的儿童和成人一样要买全票。然而“有行走能力”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游客常因此与园方发生争执。“儿童公园老人免票,孩子收费,这是否有悖于主题设计?”市民刘晓质疑。
2004年,儿童公园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自负盈亏的企业,逐步取消财政拨款。企业化的公园,公益性质如何体现,一度成为社会关心的话题。
这两年,儿童公园的公益事业还在延续:大片的柏树林归哈尔滨市抗癌协会免费使用、6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残疾人免票、夏季“夜公园”免费开放等等。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天经地义的,于是原来中心地带免费的大象滑梯挪走了,取代它的是大型的收费游乐项目;“夜公园”免费开放期间,公园把甬道、空地租给商贩,“夜公园”变成嘈杂的夜市。
儿童公园有职工270名,过去是事业单位时,公园门票加上财政拨款,他们的收入还算稳定。现在公园改制成企业,职工心里没底:“没有了财政拨款,搞公益事业的钱从哪里来,门票是重要的收入,万万免不得的。”
声音:免票让公园回归本义
黑龙江工程学院社科部主任黄红副教授,长期关注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黄红说,公园应当被认定为一种城市的基础设施。免费开放的公园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上公益性与福利性。国际惯例是除了有历史文化遗产或商业投资的公园之外,自然风景和人造景观的公园一律免费开放。其修缮、管理、保护、服务等费用由政府和投资人承担,也接受捐赠。她认为,如果将公园交付企业进行开发,以商业利益为最高追求,公园难以办好公益事业。
开放两年的哈尔滨市尚志公园(原香坊公园)负责人孙浩认为,游人的文明素养的确给开放带来了许多麻烦,但如果据此提出要等人民的文明素养提高到相应水平后,再去考虑免费为人们提供公共休息、娱乐场所,在实践中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位园林专家建议,政府能否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公园附近的开发商给公园交纳一定的费用。地产商以公园为售房的卖点,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理应为打造免费公园出把力,这样也可以弥补公园免费开放后资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