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性格孤僻偏执我省20万留守儿童缺亲情
2007-05-23 14:36:56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薛宏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3日电 近年,随着外出打工农民的增多,留守在家的儿童也在不断增多,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据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近期一份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显示,目前仅我省留守儿童数量就已达到20.8万人。其中30%的留守儿童双亲共同外出打工,这些孩子或被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照顾,或寄居在其他亲属家,个别儿童则寄宿或独自生活。他们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此带来一系列心理冲突和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占到班级的一半

  15岁的郭明家住鸡西市鸡东县农村,2004年父母外出打工后,他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奶奶只照顾郭明的生活起居,很少对郭明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久而久之,郭明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不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经常打架、逃课。无奈,郭明的母亲只好放弃打工回到鸡西看管儿子。可是因为这个时候郭明的许多坏习惯已经养成,母亲的教导已毫无效果。郭明的母亲无奈地告诉记者,当初他们夫妇选择外出打工,就是觉得孩子聪明伶俐将来能有出息,怕因为经济困难耽误孩子的前程。可是没想到却因此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据了解,目前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在农村有很多。记者联系到绥化市兰西县一名担任乡村教师的熟人,该教师说,他带的班级共有40名学生,其中有20多个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都是成绩、行为容易波动,经常发生各种违纪现象。

  缺乏亲情性格日渐孤僻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可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外出打工忙碌,很多父母忽略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一些农村进城打工的父母甚至好几个月才和家里通上一次电话或者写上一封信,而且电话或者信中很少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因为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久而久之很多孩子的性格日渐孤僻。

  据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了多名有极端行为的孩子。牡丹江市农村一名少年寄居在伯父家中,被伯父教训几句便离家出走;伊春市农村曾有一名男孩因为外婆不给钱上网,在多次争吵后将外婆捅死。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留守儿童的犯罪率要高于其他儿童,但是,留守儿童的性格比非留守儿童孤僻、偏执却是不争的事实。

  指导机构发展不均

  据介绍,目前我省共有留守儿童20.8万余人。其中26%的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监护的,9.2%是由亲属监护的。虽然生活起居得到照顾,但是在监管上却几乎都处于真空地带。尤其在哈市、齐齐哈尔、绥化等人口稠密地区,按照统计显示,留守的儿童已经超过4万人。

  据了解,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纷纷成立组织指导机构、建立家长学校和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对监管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目前,我省这方面的组织指导机构已经达到541家,家长学校也已达到3353家。可是记者从调查报告上看到,尽管如此,省内各地指导机构的发展情况却很不均衡,如佳木斯地区,其中的四个区六个县中竟然没有一家指导机构,鸡西地区中的六个区三个市县中只有一家家长学校。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