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东北振兴三年回眸:发展加快 民生改善
2007-05-24 06:39:51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题:发展加快民生改善——东北振兴三年回眸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23日发布了《东北振兴三年评估报告》。报告说,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发展加快、后劲增强,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但影响东北长远发展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全面振兴任重道远。

  经济增长明显加速

  报告显示,实施振兴战略三年来(2004年至2006年)东北三省GDP年均同比增长12.6%,比实施振兴战略前的三年平均增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东北利用外资高速增长,进出口逐年增加。以2006年为例,东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4.6亿美元,同比增长48.3%,而全国为负增长;三年来,东北出口额年均增加近70亿美元,进口额年均增加近30亿美元。

  但东北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仍在下降,与发达省份差距还在拉大。三年来,东北GDP占全国当年GDP比重分别为9.3%、8.7%和8.6%,只分别相当于三年来广东省GDP的77.1%、76.6%和58.3%。

  东北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东北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12.2%;当年东北进出口贸易总量仅占全国3.9%,与经济总量占全国8.6%的地位不相称。

  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

  报告指出,最近三年东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当年,虽然绝对值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有所缩小;东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当年,辽宁和吉林农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高于全国当年,黑龙江与全国基本持平。

  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完善。截至2006年底,东北共完成491万下岗职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积累做实个人账户基金380亿元。东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61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9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970.6万人。

  到2006年底,辽宁省完成连片棚户区改造1212万平方米,吉林省棚户区改造已开工1300万平方米,黑龙江省棚户区改造规划已编制完成。先期启动的辽宁阜新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再就业1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净减少11万人。

  国企改制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报告认为,东北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06年底,辽宁省85%以上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省列入攻坚计划的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黑龙江省完成改制企业3302户,占应改制企业的96%。

  装备制造业重振雄风。2006年东北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利润增速远高于全国装备制造业。辽宁省2006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石化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全省新增工业利润55%来自于装备制造业。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下降11.5、15和2个百分点;三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分别达51.8%、37%和37.6%。

  全面振兴任重道远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已基本到位,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影响东北长远发展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综合组负责人指出,东北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经济总量占比仍呈下降趋势、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深化国企改革困难重重、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缺少政策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

  东北资源型城市达30多个,占全国1/4强,目前资源枯竭城市仍面临很大困难。枯竭矿山和破产重组老企业富余人员较多,国企改制重组、企业历史欠账、大集体职工生活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尤其是思想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一些历史上积累的影响长远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振兴东北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全面实现振兴目标任重道远。”这位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