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0日电 黑龙江省政府29日召开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全面分析和周密部署。
去年是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与2005年相比,灾害发生减少了7起,经济损失减少约400万元。根据我省地质灾害自然状况和省气候中心对气候变化和降水趋势分析,今年我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据调查,我省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40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06处,危险点13处,目前除一些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监测外,其他大部分地质灾害点尚未开展监测工作,而且已确定的重要地质灾害点至今基本都未进行勘查治理;我省丘陵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以上,而突发性地质灾害有70~80%%集中在丘陵山区,特别近年受局地高强度降水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灾害发生几率明显增加;目前只开展了伊春、鹤岗、鸡西、牡丹江等26个市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尚有50%%的市县至今没有开展专项调查;我省已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确定了295个监测点,但网络运行和监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会议要求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落实工作,执行险情巡查、应急调查和灾情速报制度,保持高水平的应急反应能力;
积极开展汛前巡查、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预报制度,制定防灾避险方案,加强监测预警;各地市国土资源局要督促各矿山企业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工作,在山区要特别注意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安全,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泥石流而造成危害;各级职能部门要尽快编制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划定易发区和重点防范区,对可能产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段,要督促建设单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全面提高群众的避险防灾和应急自救能力。
会议强调,必须建立上下贯通、系统完善的责任机制,要充分突出“两个重点”,在时间上突出汛期这个时段重点,在空间上要突出隐患危险点这个地域重点,并努力在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互相配合协作能力上狠下功夫,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